罪恶之城吧 关注:237,520贴子:6,353,877

回复:写历史类长篇连载有人看吗?【西凉风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面该说义渠安国同志了,说起来,此人算是羌人的亲戚。义渠部落是西戎一支,一度强盛,在西周时长期与周王室相攻,进入东周后又和秦国对K,后来秦昭王的老妈芈八子舍身饲虎,色诱义渠王,还帮义渠王生了两个野种,因此义渠部落放松戒备,被秦国灭掉,从此该部落融入华夏族,以义渠为姓。
这位义渠安国同志也实在是非常逗,堪称西羌忠臣,此君以光禄大夫身份出使巡视各羌人部落,先零的酋长表示希望在一定时节渡河到湟水北岸,寻找汉民所不耕种的地方放养牲畜。
义渠安国同志想也没想,凉州够大嘛,你们进来玩玩,别操事就行,所以一口答应,然后再回来报告汉宣帝。
老赵一听这事:坏了!立刻上书请求汉宣帝对义渠安国同志进行治罪,但刘病已终究是一代明君,以宽大为怀,没有拿义渠安国同志怎么样。而羌族人则是打蛇随棍上,一窝窝地涌进凉州,挡都挡不住。
这群羌人一开始进了凉州,还整天争斗,凉州的官吏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进行招纳,短期没出乱子,到了元康三年(前63年),羌人终于打出了个结果,联合起来找茬儿。
这时候,当初被武帝打怂了的匈奴也恢复了元气,打算联合羌人再次夹攻汉朝。
这时候的情况,简直比起李息打枹罕之战时还要糟糕,大汉名将凋零一空,就剩下赵充国这个老头子,而羌族的势力却渗透进了整个凉州,一旦发难,必成燎原之势!
不过汉宣帝终究是一代英主,还没等羌人和匈奴敲定夹攻计划,就已经发现了情况之恶劣,急忙找老赵商量。


104楼2014-03-30 20:59
回复
    于是老赵玩起了龟甲战术,“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为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羌人多次前来挑战,老赵下令各地守军坚壁不出。
    但是这绝不是消极防御。
    老赵还将捉到的羌人俘虏放回去,并发布一条命令:“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
    听话的杀掉不听话的,被杀掉的人家产和老婆儿女全部归你,国家还出钱奖励你!
    这条计后来被英国人拿来搞印第安和毛利,不费一兵一卒搞下了比现在中国还大的地盘。
    然而,老赵的思路和英国鬼子又有巨大不同。英国鬼子是想灭绝对方种族,而老赵则是想削弱羌人的力量,然后收而用之。
    羌人能够给匈奴人打工,为什么不能给汉人打工?


    108楼2014-03-30 21:57
    回复
      在老赵的分化瓦解之下,羌人渐渐动摇。
      而汉宣帝已经征集了六万多北地郡兵,打算驰援凉州。
      老赵和他的爱将辛武贤对此都很有共识:北方的军队不能乱动,匈奴人时刻准备南下,凉州的问题,就交给凉州人解决。
      这个辛武贤也是一员猛将,是后来威震西域的辛庆忌之父。然而,他在局部战略上却和老赵发生了分歧,这最终导致两人的反目,并使得辛武贤害死了老赵的儿子赵昂,并引起了两家数十年的仇恨。
      辛武贤认为时机到了,只要朝廷提供足够的粮草,把凉州的战马喂饱,他带着一万轻骑兵,就能够横扫羌人,掠夺他们的妻子儿女和畜产,击散他们的部落,这样打击若干次,羌人就会自然溃灭。
      当然,在羌族大批反叛的情况下,这么做的确说不上侵略,只是老赵志在招抚,贸然进击,只会破坏老赵的计划。
      老赵立刻上书,认为辛武贤的计策太险,一旦被切断粮道,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徒开边衅,不利于招抚,并指出羌人有主从之分,主要操事的是先零羌,只要用软刀子解决了先零,其他羌人自然平定。
      但朝廷里的大臣都不了解情况,认为先要剪除羽翼,才好干大的。宣帝也是年轻气盛,想要干一票大的,于是发诏书指责老赵空耗粮草不干活。当然他也知道辛武贤的计策太过冒险,于是任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带着少量内地精锐军队去支援辛武贤。
      老赵表面上上书谢罪,却是陈其利害,表示“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继续指出打击羌人要有主次之分,而且现在羌人正当兵强马壮,不是打歼灭战的好时候。
      不过老赵也要拿出成果来,所以他带兵去向先零羌示威,先零羌长期进攻徒劳无功,也就松懈下来,看到老赵带人来就吓尿了逃走,老赵命令军队缓缓追击,羌人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
      汉军到了羌地区,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先零羌首领之一靡忘得知这个消息,感其恩义,带着一万多人归降。
      宣帝认可了老赵的成果,不再求全责备。
      也就是在这时候,老赵提出了更有名的“屯田之策”,要求撤除大部分骑兵,只调集步兵精锐,进行长期屯田,节省开支,积攒物资,将凉州建设成可耕可战的巨型战略堡垒!
      汉宣帝对此质疑,说:“这不是自废武功么?羌人什么时候能解决?”
      赵充国指出:匈奴和乌桓现在更危险,我们不该把过多的物资浪费在羌人上面了,羌人和汉人一样,有“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之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羌人看到凉州的不可动摇,连消带打,让他们不敢生抢掠的念头,只能选择入伙。
      老赵是深刻地看到了羌人的民族性。与其他游牧民族不同,羌人缺乏民族团结意识,好利忘义,因此残暴程度反而远远比不上那些团结一心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之间长期各自为战,甚至相互争斗,很容易分化瓦解。
      单独的羌人根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羌人被匈奴人所用,收纳羌人为我所用,既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又能减少损失,扩大利益,因此老赵明确指出“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宣帝让大臣们议论赵充国的意见,当时的确是君智臣贤,一开始同意的是十分之三,后来是十分之五,然后十分之八。于是屯田之策,就此敲定。
      数年下来,羌族势力越来越弱,汉宣帝再次心痒起来,命令辛武贤与许延寿出击,打击小的羌族部落。由于羌族已经被老赵分化瓦解,辛武贤、徐延寿斩杀、受降羌人共计6000多人,而这段时间老赵生病了,留在总部,却又有五千多羌人远道而去投奔他。
      汉宣帝看到这个结果,又诏令罢兵,只留下赵充国负责屯田。


      111楼2014-03-30 22:57
      回复
        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报告成果,“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
        这些是指主要操事的羌人的战兵数量,还有些被老赵吓尿了,没敢过来,或者被李息赶到青海湖还没迁移回来。羌人的总体兵力当然不止这么点。
        到了秋天,羌人再次内乱,羌若零等部落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之首,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这时候老赵已经挥师回朝,把大部分的屯兵带了回去。
        这一场胜利,似乎并比不上枹罕之战那样辉煌,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
        但我们从老赵的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六个字,“不战屈人之兵”。
        枹罕之战杀死了大量的羌人,但是给羌人以时间,他们仍能够恢复人口。
        而赵充国的屯田之策,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彻底化解了西部边境的危机,使得汉帝国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北方再次崛起的匈奴。
        老赵留下的招抚为主,剿灭为辅的战略,也成为了有汉一朝治羌的关键军事思想。


        112楼2014-03-30 23:06
        回复
          来看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14-03-30 23:14
          回复
            而屯田政策,在贫瘠的凉州开辟了大量的耕地,并开始将农耕思想传递给投降的羌人和氐人,促进了羌氐的汉化,更是在凉州留下了艰苦奋斗的垦荒精神。
            自此之后,在凉州一地,羌人和汉人互相融合,本就尚武的凉州居民吸取了羌人更加高超的骑射本领,学会了游牧民族的战斗方式。
            同时,羌人的部族制影响了凉州的汉族居民,凉州开始出现大量的豪族,这些豪族具备足够的财力,训练子弟,以为私兵,平时常常械斗以维持战力,并与羌族各部落互相攻杀。一旦到了大战之时,便能举族从军,在短时间内,为国家聚集起一支战力不菲的精锐部队。
            但耕战合一的思想,又使得凉州人不会忘记自己体内的农耕之魂,不会如同南北朝时期的六镇汉军,以及满清时期的汉八旗一样,严重胡化。
            在赵充国领兵回朝时,友人浩星赐迎接赵充国时说:将军朝见时应当归功于出击的辛武贤、许延寿二将,“如此,将军计未失也”。赵充国说:“吾年老矣,爵位已极,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一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
            于是,赵充国向汉宣帝禀报,克羌关键,在于屯田。
            汉宣帝深为认同,而宣帝的认可,确然是凉州在赵充国身后的数百年中,能够贯彻其留下政策的关键。


            114楼2014-03-30 23:17
            回复
              甘露二年(前52年),戎马一生的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谥为壮侯。
              他一生没有指挥过重量级的战斗,却于无声之间,平定西羌,化解了汉帝国一次巨大的危机。
              赵充国死后,羌人虽然也曾有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却都成为西凉军练手的对象,直到汉朝灭亡。马援、虞诩、“凉州三明”(段颎、张奂、皇甫规),都是在赵充国身后的大汉涌现出的西凉军优秀指挥官。
              从赵充国起,西凉军发生了质变,它具备了极高的独立性,如陈寅恪所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又如严复所言“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辉煌如杲日的大汉落下帷幕,九州再次被战火所淹没,西凉军将会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他们的战力,绝不止于威震西羌。
              我更愿意称呼化茧成蝶的西凉军为另一个威名赫赫的名字。
              西凉铁骑。
              耕战合一,可骑可步的华夏特种部队,无敌天下的西北雄兵。
              可以说,西凉铁骑的产生,不光出于赵充国的高超战略眼光,更出于他作为一个优秀将领的仁厚心肠,他对羌人适度的善念,成就了西凉军千年的辉煌。
              仁厚不是迂腐,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应当有人道主义的止杀之心,但也应如同赵将军“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镣尽汉人全”一样,把本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后世将领,多贪军功,好杀戮,然而韩琦这样同情西夏、辽国百姓因此不惜损害本国利益的腐儒,却更是可笑之极。
              赵充国将军或许已被绝大部分后人忘却,但所幸,凉州人还没忘记他,在今清水县城北1公里处的牛头河畔,还有赵充国陵园存留。
              伟哉,赵充国将军,壮哉,赵充国将军!
              临风凭吊之后,让我们将西凉铁骑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风起陇西,三国时代悄然来临。


              117楼2014-03-30 23:44
              回复
                我的10级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8楼2014-03-31 00:06
                回复
                          ~\(≥▽≤)/~
                        我又学会一个特异功能
                      我能把两边的眉毛都摘下来
                     (•_•)ノิิ摘下(•ิ_•ิ)安上
                   (•_•)ノิิ摘下(•ิ_•ิ)安上
                  ﹉﹉﹉﹉﹉﹉﹉﹉﹉﹉﹉
                  (ง•̀_•́)ง耶射射观看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9楼2014-03-31 00:06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4-03-31 00:40
                    回复
                      一女学生上课迟到,被罚跑圈,不久下起了大雨,忽然女生觉得雨停了,一看有一男生在她身边打着伞陪跑,女生脸上泛起绯红,却说,我有男朋友了,怎料那男生说:我不来,你男朋友就要来,我怎么忍心他受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4-03-31 01:37
                      回复
                        二、风起陇西
                        本来打算用三国烽烟当卷名,觉得太过泛泛,所以用了这个,顺便向马亲王致敬。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其实这部分的内容,紫槿流苏sama在萌风史记(旧版)里面有更加精妙详尽的论述,珠玉在前,在下再写不过献丑而已。然而为了情节连贯性的需要,这一段历史却又无可回避。
                        对于西凉铁骑来说,这是一个光辉的时代,却又是一个含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西凉勇士与强悍的虎豹骑、丹阳兵、青州军、先登军、大戟士交锋,并多有胜绩,然而这个时代的西凉军,却又缺乏赵充国、马援这样仁爱的将领,因此他们的征战史上,几乎只有破坏,没有建设。
                        西凉军在这个时代的失败,除却败于曹操的智略、孙坚的英勇之外,更败于人心的向背。他们曾经在自己的土地上征战胡虏,保家卫国,一派赤胆忠心,但当天下大乱,他们进入中原,便被繁华世界迷了眼眸,忘了仁义,他们的野性,在这时成了毁灭他人也毁灭自身的根源。


                        122楼2014-03-31 04:31
                        收起回复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黄巾之乱爆发之前的凉州情状。
                          经过赵充国起近三百年的经营,羌氐几乎已完全招抚完毕,与汉人杂居在凉州的广阔土地上,他们暂时失去了完整的民族意识,目前还没有建国的打算。
                          凉州豪族都接受了羌氐各部族成为凉州一员的事实,绝大部分时候只有当一些羌族部落举旗反叛时,汉人豪族才会应朝廷之命,组成联军镇压,而且还往往有许多羌人部落站在汉人一方。
                          然而,也有一些汉人豪强对朝廷政策不满发动起义时,会联合羌人部族,譬如韩遂马腾。
                          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时代,东汉末年的横征暴敛,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凉州,无论汉人还是羌人,都要忍受王朝腐朽时对于百姓的压榨。
                          我能理解反抗者如韩遂马腾,也能理解暂时选择守护这个王朝的人,譬如董卓。
                          韩遂被羌人劫持,他想要活下去。当他足够掌控起义军的时候,他杀掉了羌人头目北宫伯玉,这场火并自然以私心为主,但韩遂决然也明白,哪怕是造反,也不能让权柄留在异族手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而董卓,至少在他还是西凉铁骑领袖之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他为了守护这个日薄西山的王朝,所做的努力。
                          我相信,他是为了这个王朝曾经的荣耀,为了西凉军三百年的忠义,也为了当年那位叫做赵充国的大英雄的理想——西北永安。


                          123楼2014-03-31 05:07
                          回复
                            何进发来的圣旨改变了一切。
                            董卓找到了曾经的对手,韩遂和马腾。
                            “这个黑暗的天下,应该改变了,来吧,我的西凉同袍,放弃以前的恩怨,我们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为了功名,也为了理想。”
                            韩遂和马腾接受了董卓的招抚,并为董卓留守凉州。
                            这时的他们,也许是相信董卓真能改变这世界的污浊。


                            124楼2014-03-31 05:13
                            回复
                              韩遂和马腾再也没能见到董卓。
                              带走了西凉几乎全部精锐的董卓,想要依靠西凉军强大的武力,革鼎这个污浊的政权。
                              骄纵恣肆的董卓太过迷信武力。他废杀了能力不强的刘辩,立了聪明睿智的汉献帝刘协,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当然在他眼中也是为了家国。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今后汉献帝同志将会把他的聪明才智全部用于刺杀曹老板的事业上。
                              董卓忘记了他的前辈赵充国在意见得不到认同的时候,是通过讨论来说服别人,而不是依靠武力。
                              而他的狂妄和贪婪,更让他以为部队的劫掠杀戮之举,都是矛盾解决时的“必要之恶”。他根本没有注意到,由于西凉铁骑可怕的独立性,使得他们对于内地的同胞,比起一般的乱军又要少一份认同感,因此,他们离开家乡之后,军纪便变得极端恶劣可怕。


                              125楼2014-03-31 0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