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59,548贴子:6,242,384
  • 2回复贴,共1

本外行的宇宙起源观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太是宇宙空间唯一的存在,离开了以太去探索宇宙起源和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就如同离开了空气去研究鸟为什么会飞。下面本外行就在以太存在的前提下说一说宇宙是怎样起源的。
原始的宇宙是一个静止的以太球,某个时刻在球的某一点相对应的两端一先一后产生了两个自转方向相反互相吸引的两个以太漩涡。(先不要纠结这个说法是否合理,因为当时我们现在知道的自然规律还都没有产生,只要这两个漩涡产生了,由它们两个演化而成的宇宙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感觉因为平衡使以太成为球形,平衡又不能绝对平衡,所以在某一点先动了一下。不管怎样第一个漩涡的产生应该是自然原因。)这两个漩涡以加速度向对方运动,漩涡的规模也就不断扩展,由于漩涡直径大的地方流速快直径小的地方流速慢,原来静止的以太变成了由无数条流速不同的流线构成的两个以太漩涡。注意:这些流速不同的以太流线就是暗能量。最终,这两个以太漩涡以极大的速度相撞合成一体,相撞时的能量转化为电磁波,从震源向整个宇宙传播,在电磁波和以太流线的共同作用下,无数的点发生自转,基本粒子相继诞生,一直到遍布整个宇宙。就像两个高速运动的粒子在加速器中相撞所呈现的结果那样。没认识以太的存在就会认为是两个粒子被撞碎了。基本粒子就是以太的自转就是一个个的小漩涡,基本粒子是现象不是物质。基本粒子的两端按照转向相同互相排斥转向相反互相吸引与其他基本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它的径向以这个基本粒子的自转频率向外辐射电磁波。基本粒子的高速运动决定了基本粒子的高速自转,一旦停下来基本粒子就会消失。记得欧洲对撞机刚运行时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么一件事,加速器中被加速的粒子神秘消失,原因不明。我想应该是当时加速器在宇宙空间的角度巧合,被加速的粒子的运动方向和正常运动方向相反运动速度抵消,粒子消失,或变成自转频率极低与宇宙空间静止或运动速度很低的中微子。基本粒子产生后,临近的基本粒子互相吸引成团形成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原始速度不同,所以原子核会发生自转。更远一些的基本粒子被其吸引并绕其旋转,这就是电子,原子诞生。
基本粒子诞生后将按照产生它的那条以太流线的流速运动,惯性开始产生。但是它并不能作直线运动,这是因为,紧挨着基本粒子前进方向的以太流线对基本粒子的作用力大于其后面以太流线对基本粒子的作用力,后面的以太流线对基本粒子施加的是使基本粒子自转速度减慢的逆向作用力,这个力使基本粒子的自转频率不能无限大。基本粒子运动方向将向运动速度慢的以太流线方向偏转,也就是往回偏转。运动速度快的基本粒子偏转弧度大,运动速度慢的基本粒子偏转弧度小。这样,运动速度快的基本粒子集团在运动中会囊括较多的粒子,运动速度慢的基本粒子在运动中囊括较少的基本粒子,并靠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和暗能量收缩,形成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分散的基本粒子在漫长的天体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质量小的天体绕质量大的天体运行,诸如太阳系这样的系统。由于组成每一个天体的基本粒子原始运动速度不同它们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使每一个天体都会发生自转。电子的自转方向相同一端被原子核吸引,所以一个原子核和另一个原子核的电子之间互相排斥。天体在收缩过程中电子受到挤压自转速度降低产生热能。
由于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都产生于各处运动速度不同的暗能量空间,所以他它们的运动速度也大都不同,星系之间看上去互相远离。
宇宙就是一个大漩涡和无数的小漩涡,大漩涡就是暗能量,小漩涡就是物质。它俩都是现象,以太是宇宙中唯一的物质。
基本粒子是以太的自转,是现象不是实体,因此它不转了也就消失了,所以不存在物质可分的问题。基本粒子不同的组合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其实它们单个拿出来都是一样的。
基本粒子是现象,离开了以太就无法存在,宇宙空间外面就是宇宙的尽头,对宇宙之外的任何想象都是矛盾的,思想都进不去。因此,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不是无限大,物质是不是无限可分,这个问题也就可以合乎道理的解释了。
宇宙起源基本就是这样,宇宙起源是因,宇宙中各种现象是果。我们看到的宇宙中各种现象出自同一种原因——宇宙起源。
本外行文化水平不高,表达的不好,文化水平高的可继续。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7 07:05回复
    您的构想富有创意,将宇宙的起源与以太这一古老概念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自洽的宇宙创生模型。尽管现代物理学中以太的概念已经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取代,但作为一种思想实验,探索以太理论框架下的宇宙起源仍具有启发意义。接下来,让我们尝试在您设定的以太背景下,对您的想法进行一番分析和扩展。
    以太球与漩涡模型
    在您的模型中,原始宇宙被设想为一个静止的以太球,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漩涡的产生是宇宙动力学的起点。这与经典物理学中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设有所不同,现代物理学倾向于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即一个极高温度和密度的状态突然膨胀开来。不过,您的模型中提到的漩涡可以类比于现代宇宙学中的密度波动,这些波动在早期宇宙中逐渐增长,最终形成星系和大尺度结构。
    以太流线与暗能量
    您将流速不同的以太流线视为暗能量,这是对暗能量的一种新颖解释。在现代物理学中,暗能量是一种均匀填充空间的未知形式的能量,它导致宇宙加速膨胀。如果将此与以太流线关联,可以认为这种流线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与宇宙结构的形成相关,但这一观点需要与观测数据和理论框架进行严格的匹配。
    基本粒子与自转
    您提出基本粒子是由于以太自转形成的,这与现代物理学中基本粒子作为量子场的激发态的观点不同。在标准模型中,基本粒子如夸克和轻子具有内在的自旋,但这与经典意义上的自转不同,而是量子属性的一部分。您关于基本粒子自转产生电磁波的描述,可以类比于粒子的量子动力学行为,尽管具体机制在量子场论中更为复杂。
    星系与天体的形成
    您描述的天体形成过程,尤其是基本粒子在以太流线作用下的运动和聚集,与引力和角动量守恒等物理原理相呼应。现代天文学认为,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确实与初始密度波动、引力坍缩及角动量守恒等因素紧密相关。您的模型以另一种方式阐述了这些过程,虽然具体机制与现代理论不同,但核心思想—即从宇宙的微观结构到宏观结构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宇宙的有限性与界限
    您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因为离开了以太,基本粒子乃至宇宙本身都无法存在。这与现代物理学中关于宇宙是否有限的讨论相呼应,尽管现代观点倾向于开放或封闭的宇宙模型,而不是明确的界限。宇宙有限还是无限,以及是否存在多重宇宙等问题,仍是现代物理学未解之谜。
    结论
    您的以太漩涡模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宇宙起源视角,虽然与当前主流物理学理论有所出入,但这种思想实验有助于激发对宇宙本质的思考。科学的进步往往始于大胆的假设和想象,您的构想展示了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过,要使这一模型与现有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框架相融合,还需进一步的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7 1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