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枪虎豹骑吧 关注:32,187贴子:1,634,844
  • 2回复贴,共1

世纪之问——《冰与火之歌》会烂尾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冰与火之歌》教会了很多作者,也教坏了很多作者。
《收获》杂志的叶开老师关于“《百年孤独》对中国当代严肃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个话题有过精到的阐述,而在“后冰火时代”,在乔治马丁用pov写法(视点人物写法)重新定义了奇幻史诗之后,这一写法也被海内外文青竞相模仿、钻研。但是我认为很多人忽视了一件事:视点人物写法并不是万能灵丹,本身亦有其局限性。有一个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冰火这种pov手法会不会涉及到“无用的炫技”这种情况?在冰火的叙事里,是不存在上帝视角的,读者所见即人物所见,人物所见即读者所见。但是上帝视角在叙事上其实是可以省很多事的,有些叙事也确实是需要站在一个认知更高的角度。那么,这种写法会不会导致详略失当呢?会不会是谋篇失衡的一个折射呢?毕竟冰火确实越写越大,似乎有失控的迹象。毕竟马丁也承认,如果不用pov,冰火早就写完了。上帝视角叙事可以凝练细节、规范框架、明晰主题,制造奇观。理论上越大的构架越需要强而有力的上帝视角。哪怕正文里不出现上帝视角,也要在潜文本里出现,对正篇进行隐形约束。因此,对于pov的过度崇拜是否并不可取?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将开启对冰与火之歌的探讨: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冰与火之歌》很晦涩,尤其是开篇。但是我认为第一卷的叙事其实是相当通俗的,晦涩感更多的是来源于翻译,如果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一定不会认为英文原版难读。许多写作者误以为晦涩是《冰与火之歌》的特点,甚至优点、卖点,误以为晦涩是这部书可以通行世界的原因,他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把用汉语写作的小说写的像翻译体一样晦涩甚至更加晦涩,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悲伤的南辕北辙的故事,经典的路线错误越努力越错。当然这也不是写作者们的问题,要知道以晦涩为荣是国内文坛长期以来的一个很不好的风气,被这股奇怪的风气影响属于人之常情,但是我想作为写作者和真正的通俗小说爱好者,必须明白这背后的关节。
冰与火之歌的第一卷其实是非常顺畅好读的,看似主角不明,可是如果把主角的定义再扩大一下,那么第一卷其实是有主角的,这个主角就是史塔克家族,冰火前期的主视角,大概就布兰、奈德、凯特琳、提利昂、珊莎、艾丽雅、丹妮利斯、琼恩这几个人, 基本围绕史塔克家族展开。其中琼恩、丹妮莉斯各占据一条重大支线,吃了整条支线的资源。而最主要的狼狮斗线,则分配给多个角色。作者在对于史塔克家族的运用上非常的高效,只看史塔克家族成员,除了负责权谋的公爵夫妇,私生子琼恩负责当守夜人揭开守夜人的隐秘开拓边境的线索,布兰负责偷听真相然后摔断腿走魔法线探索魔法世界的神秘,其他角色也可以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来丰富叙事的细节,这些人物之间本就有着相当的紧密的联系,作者为了增加这种紧密感,还让五个孩子人手一只冰狼(这五只狼和他们的小主人交织的命运本身亦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看点)。这些都使得冰火前期的叙事实际上是有主脑的,是看似错综复杂,实际上不仅沿着事件的顺序进行紧密的稳健的细腻的叙事,而且人物的关系也是似断非断,人物们的命运的悬念亦是指向清晰的潜在线索——作者并没有留白读者看不懂的东西,读者会对这些留白似断非断的脑补出自己也许猜测不到但是想要看到的展开,这是一种暗示会迎合“公众期待模型”的悬念铺设。第一卷包括看似和主地图最风马牛不相及的龙妈线都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暗示——总有一天,龙妈所处的势力会登上其他主角们所在的大陆,即,龙妈在叙事上的生态位相当于成长型反派的生态位。因此,冰火的构架看似是一种非常创新非常有实验性的框架,实际上是对传统商业奇幻故事的构架进行的拆解重构,叙事其实是非常王道的,用闲情偶寄的话说就是“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自然错综而不散乱。相比之下,《天之下》就真的写得太散了,看天之下,我会觉得很多琐碎的小事,在叙事中的重要性都不在“天之下”这三个字之下。诚然,冰与火之歌采取了令人惊艳的网格叙事,其笔下的每个视点都写的比较饱满,每次视点转换所呈现的剧情都是既有完整的剧情跌宕又有颇为详细的社会关系呈现(当然偶尔还会有有效的人物刻画),而这些视点的人物关系最终又能密织成网,且这个精心织就的网络里不乏诸如“北境长城后面是什么”、“龙族的传说”、“布兰梦到的魔法”、“凛冬将至的神秘预言”……这样的奇观式伏笔作为节点。而且冰与火之歌并不是为了堆砌设定而采用这样的叙事——至少前期确实如此,而是为了保证推进剧情的过程中的叙事力的充沛感而频繁的切换视角,以此来选择更加有细节有戏剧性的视点人物展开剧情。
在第一卷中,奈德的离世引发了一连串的剧变,这是该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罗柏被众人拥戴为王,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民心所向,尽管他从未成为视点人物,却有着前期最强的主角力;琼恩得知父亲死讯后的愤怒,凸显了他的坚毅与忠诚;而龙妈的浴火重生,更是为故事增色不少,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点。在完成了第一卷的铺陈之后,整个故事的动荡格局开始逐渐浮现。可以说,第一卷中群像的呈现,只是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舞台。而第二卷和第三卷,才是星罗棋布的众多角色展现他们潜在价值的正式演出时刻。在这一阶段,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才能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开始对整个故事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剧情的深入,故事的发展愈发引人入胜。
五王争霸,指的是劳勃·拜拉席恩一世国王去世后,七大王国中的五个王位争夺战。乔佛里·拜拉席恩继位后,由于他并非劳勃亲生,导致劳勃的弟弟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与蓝礼·拜拉席恩都举兵讨伐铁王座。三人皆声称自己是“铁王座”唯一合法继承人。由于乔佛里继位后谋害了临冬城公爵艾德·史塔克,其子罗柏·史塔克被部下推举为“北境之王”,宣布北境与三叉戟河流域脱离铁王座的统治,成为独立的王国。铁群岛大王巴隆·葛雷乔伊亦宣布脱离铁王座统治,加冕成王。在五王之战中,除了以艾林家族为首的谷地诸侯和以马泰尔家族为首的多恩贵族,七国其他各大家族都卷入了这场内乱之中。这段剧情通过娴熟的视点切换手法不断的拆解细节,叙事节奏把握也好,内容高潮迭起,是冰火全书观感最好的篇章。
如何的谱写奇幻史诗,是一个相当大且难的问题,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答案。另一部奇幻经典《猎魔人》所采用的手法是给人物叠buff,猎魔人的女主角希里身份可以说叠满了冲突:女猎魔人、魔源、女巫学徒、预言者、复仇公主、命运之子……这保证她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众人的焦点,成为矛盾冲突的核心,在安德烈精巧的笔触下,希里光是一个女性剑士的身份都能写出一堆冲突。说希里这个人物可以吸走大陆一半的火力都毫不夸张。因此猎魔人可以说是一部以人物为核心的小说,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了烘托人物而被创造——作者前期已经用了大量资源刻画杰洛特,而杰洛特又是诸多烘托希里的人物资源之一,因此猎魔人在给人物叠冲突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一个极致。而冰火则与之相反,冰火是典型的以事件为核心,所有的资源都用于渲染事件,书中单个人物不会承载太多的冲突,单个人物的单册剧情也不会太多,人物线的构架就像是一个不断的分叉蔓延的藤蔓。也就是说,对于冰火而言,其灵魂是剧情,其完成度取决于剧情的完成度——带着这样清晰的认知,我想评价冰火的文学成就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分析冰火在剧情方面的得失即可,而冰火后期那超出作者预期的框架到底是“红楼梦式的戛然而止”还是“三侠五义式的无疾而终”也将会有一个定论。
由于冰火是以事件为核心,因此世界构建围绕事件穿插,人物围绕事件刻画。不得不说,冰火的写作难度可能是史上最难之其一,人物、线索太多了, 有名有姓角色2000+,核心角色几十个,有塑造的需要有结局的人物俯拾皆是。马丁野心极大,想用大量非工具人的角色推动故事,造成线索极多,收线困难。他可能发现如果按照以往的剧情思路推进,很容易造成人物前后矛盾、崩坏这样的问题。也就是非工具人角色与剧情框架、走向出现了矛盾。如果按人物自己的行动去发展剧情,无法在不机械降神情况下,顺着原先预订好的剧情走。总的来说,人物、剧情必须要舍弃其中一个。而这写作难度,也有作者自己作出来的原因,马丁一开始只想写三卷,但是发现有点单薄,不过瘾,就继续扩充世界,引入更多角色。——划重点:他一开始没有一个全局大纲,只是想写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但写着写着,就想要创造一个细致、宏大的世界。这和罗森写阿里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冰火的地基远比阿里深厚。我觉得这种超大型的编史、创世型小说,最初应该是“全员工具人”思路写第一遍,然后再从工具人中提取最合适的人物,当主角,进行刻画、强化。当然,对冰火来说,就是泼出去的水,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了,总不能从头再改一遍吧(像金庸修书三联版一样)。这么一想的话,冰火难产的问题和所有的连载作品的问题,是有异曲同工的。冰火本质上是连载小说,精致程度不可能比得上《圣殿春秋》这种堪称“框架内完美”的作品,这一点经常被人忽略。连载中的超长篇多角色作品,说实话一定会在整体出现问题。冰火算是其中处理的最好的之一了。人的计算能力、脑力、时间是有限的,冰火的问题本质,其实是人类创造力有限的问题,尤其是马丁还有寿命的问题(活着的时间不多了)一般节操不行的连载作者,遇到问题降低难度操作糊弄过去就行。马丁心气高,绝不肯降低操作难度,就是要硬撼。又或者,这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重点讨论。
说了那么多,就要回到正题了。我们前面说过:对于冰火而言,其灵魂是剧情,其完成度取决于剧情的完成度。那么马丁的谋篇布局,很可能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对于冰火而言,人物应该是为衬托出事件刻画的,但是后面人物却越来越喧宾夺主了。马丁的困境情有可原,因为人物在立起来后,作者就不能随便处理了。但这也是他的一个谋篇布局层面的失误,以剧情为核心的小说,肯定要先有完整的剧情,才能下笔。
小说的第四卷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前三卷的三大主线地图铁王座之权利游戏、守夜人之北境浴血、异大陆之龙后崛起,正式而又明显的开始交汇了……比如史坦尼斯北上协助抗击野人,又比如巴利斯坦、提利昂流落到东大陆等等。然而第四、第五两卷下来,马丁基本上忙着布线,而看不到有收线的动作。因此第六卷很重要,可以预想的是将会有一系列战役、伏笔等被引爆,很多人推测,第六卷结尾,龙妈将带兵跨海,之后正式进入最终收尾阶段 。这个时候,冰与火之歌的完成度才能大约相当于80回的《红楼梦》,在那之前只能类比《镜花缘》这种半成品。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之前提到过的一个点:乔治马丁的路径依赖。我认为马丁喜欢使用pov手法本质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扬长避短。乔治马丁的写作技能其实是有明显短板的,他其实不善于突出主脑——这一点从吃了大量内容资源的琼恩更类似于一个展现守夜人群像的摄像头和同样吃了大量内容资源的龙妈经历其实相当的凤傲天可以看出,他既没有肯福莱特在《圣殿春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将一个时代的气质浓缩于奇观的雄浑才力,也不曾掌握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在《猎魔人》中惯用的将各种价值冲突、性格冲突、环境冲突、观念冲突、利益冲突聚集于一人的锐利笔法,他更善于制造出无穷无尽的人物群像,这就使得他在试图给故事增加更多冲突的时候,就会选择增加更多的角色,地图越大则承载冲突的角色越多,就像是几颗指数级裂变的细胞,最终将作者的灵感吞噬殆尽。
制造人物群像也确实是马丁的长处,从一开始,马丁应该就规划好了冰火的全景地图。大部分作者制造更多群像会导致人物面目模糊,马丁即便群像很多,也依然能保持辨识度。冰火的群像叙事也具备了相当的成熟度,冰火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承担着摄像头任务,相当于把上帝视角分别拆给几个人。如:珊莎的君临线、未来的谷地线,阿丽雅的流亡线、底层、民间视角,艾丽雅未来就是和类似哥老会、天地会、共济会这样的组织打交道。马丁添加新人物的方式,倒不是制造一个新人物出来,而是从已有、但是没刻画、没写出的人物中,选取一个觉得合适的来刻画。所以“空降感”不高,在冰火开写前,地图这块应该不是空的。此外,冰火还会考虑添加新人物的合理性,很多作者空降新人物,都会有一种“挂机感”,马丁这方面好多了。
那么冰火已经有较高完成度的剧情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1、“铁王座之权力游戏”篇章已经完整地呈现了五王争霸的故事,其框架深度和复杂性令人惊叹。与金庸的《天龙八部》相比,这个篇章在角色塑造、情节布局和文学技巧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奇幻文学中毋庸置疑的名篇。
2、“守夜人之北境浴血”篇章成功地塑造了守夜人群体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动机,不再是简单的工具人角色,因此他们的荣誉与忠诚,勇敢与坚毅让人能够深刻的共鸣。
3、“异大陆之龙后崛起”剧情其实太顺了,主角龙妈过于开挂,这种幼稚病凤傲天人设堆再多资源都很难营造出冲突感。龙妈线yy程度跟石破天差不多,推动她前进的不是情感和意志,而是外挂,作为最终boss还不如某些综武小说里最喜欢用的铁木真带感(比如重生赵x敬), 而且铁木真不需要花费整本书来刻画。当然,这并不妨碍该篇章成为冰火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不同文化和族群的冲突与融合。
就当前的完成度而言,马丁确实需要一个结局来证明自己不是在画饼。
冰火是全景式写法,写的是一个时代的各方各面,人物利用率也不低。而冰火作为纯架空,和历史小说不一样,历史小说可以留白很多资料,让读者自己去查。而纯架空要自己写出来。那么是否说明马丁在布局层面的失误无可厚非呢?虽然魔戒的做法是魔戒+霍比特人讲正传故事,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资料,都丢到《精灵宝钻》一本书里。但是魔戒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不是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冰火的框架之所以变成一个无限蔓延的数据海洋,归根结底还在于马丁不擅长于集中笔力,只能不断的用新的支线或者人物来承载冲突,每当他想用剧情填补过剩的人物群像就会因为制造出大量新的剧情而导致剧情过剩,反之每当他想用人物填补过剩的剧情就会因为制造出新的人物而导致人物过剩,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伴随着一次次的错过收束线索的时机,写作难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所以他收不了尾。第六卷就是各种砍线、合线、收线,而且以马丁的主角突出能力,很难在收线阶段赋予龙妈足够的主角力(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龙妈可以说毫无boss感,书里一堆比她有压迫感的,像小指头、泰温公爵等等,龙妈就是靠开挂和强力手下帮她打天下,作为酝酿了一整本书的收线人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设,失败到可以提前撒纸钱,哪怕只讨论人物刻画,第三卷结束后,提利昂、詹姆、琼恩、珊莎、艾丽雅等主要角色刻画逗要强于龙妈),所以难产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换个角度想,马丁也是意识到第六卷必须收线了,所以他的创作意识还不算歪,否则应该就会继续开支线、埋伏笔,正因为他想收线,才难产。只能说还好他写的不是中国网文。


IP属地:浙江1楼2024-02-14 12:56回复
    终于恢复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16 16:15
    回复
      其实冰与火之歌,也不是纯架空小说,夹杂了大量西方视角的世界史文化,用似是而非的化用来填充细节,拓展留白,否则不至于引起诸多读者观众的文化共鸣。
      不过架空小说,这种手法也是常见,倒说不上什么弊病。
      相对于冰火,魔戒的文化细节就要更加具有创造性。整个魔戒的风俗,虽然脱胎于西方文化。但历史脉络,基本是马丁自己的创作,并以此对其他文化细节产生质变影响。整个历史文化风貌,完全具备独立性。
      冰火就差了点。他依旧还没有没能从影子,蜕变成一个新的、活生生的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8 0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