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枪虎豹骑吧 关注:32,187贴子:1,634,826
  • 2回复贴,共1

哈利波特与龙王赘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及《哈利波特》系列的优点,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那细致而又丰富、栩栩如生的设定,那构造精密的魔法学院地图,或者是对孩子心理的准确把握,又或者是每一册之间的连贯性。这里,我想谈论一个少有人提及的角度——JK罗琳是一个非常擅长写开头的通俗小说家,仅论写开头的能力可以说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灵风说“哈利波特每一部最好的都是开头和结尾,中间其实都有点水”,确实如此。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JK罗琳有一个固定套路:
哈利波特每一部的开头,主角哈利都是在全家都很奇葩的姨夫家,而非魔法学院或者冒险副本。这样就可以在这个人设突出的小地图里积累更多的情绪和线索,展现一些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矛盾来造氛围提高故事的现实纵深以让人更有代入感。到了这个时候读者就会有一个期待——在后续的地图中,这些情绪和线索会逐渐被展开。可以说作者对读者的潜引导做的流畅而又指向准确,所以哈利波特每一部都很好读。中间的部分平平无奇是因为太多打怪练级和日常琐碎。而到了结尾,则会对所有琐碎的冒险进行一次收获总结,因此结尾也是颇为有力的。
这篇书评的主要目的,就是剖析哈利波特的开头写法。
提及哈利波特,就不得不乐一乐某些热衷于切片斗破,又普又信的系统文写手了——求中得下,求下得翔。把斗破当天花板顶礼膜拜,能写也就是若智签到文了。
知乎的某些扑街网文写手有一种可笑的傲慢。比如喜欢口口声声说罗琳在起点会扑街,他们甚至没有看过原著。否则他们就知道哈利波特原著不是网文的黄金三章,还是更强的钻石三章。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三章,各自有不同的信息量:
第一章,把主角烘托成全世界瞩目的明日之子,相当于贾宝玉含玉而生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主角的起点即世界变革的命运之夜,一种相当有效率的英雄主义叙事。《将夜》开头就是对这个开头的东施效颦。说起来后面哈利走到哪里都被人认出来,也有种玄幻小说里各种路人甲震惊的即视感。只不过作者处理的比较生活化,没有yy网文那么粗糙恶俗。
第二章的信息量是主角被姨夫家虐待,但是时不时会有异象,比如头发不断的长回来,一不小心飞到屋顶,和蟒蛇对话把他放出来。 这些奇异场景都是爽点,而且我仔细想想,这几段都属于“广布疑云法”,是挖坑展示广阔世界的冰山一角。这种开头模式可以说极大的强调文本优势——一流的世界观构建,同时用大量资源恰到好处的烘托出主角。江南的《龙族》开头就是仿的《哈利波特》,但是却没有学习这一套“通过只鳞片爪的表现,让读者对埋在海面下的神秘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期待”的手法,不是因为他有眼不识珠玉,而是因为他的文本主打的是言情,根本就没有“世界”可以展现,前三章埋线只能埋感情线。
第三章,魔法学校给哈利波特寄信,然后被姨夫撕掉。第二天信又往家里寄了一堆,姨夫吓得搬家到旅馆。结果在旅馆又收到上百封。于是姨夫一发狠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暴雨天搬到乡下小屋,结果学院直接派了个壮汉来砸门。这气氛层层叠加,充满记忆点,单独拎出来也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网文有几个开头可比?
说到这里我就要点题了。是否觉得这个开头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十年之期已到,请少爷继承魔法学院”的龙王赘婿剧情。原来JK罗琳早在1997年就已经无师自通了龙王赘婿的爽点构建手法,而且高级的多,还以此为起点揭开了广阔天地的序幕,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没头没尾的噱头。
也就是说,知乎网文壬所津津乐道的网文卷开头,其实也卷不过哈利波特。
到了《哈利波特与密室》,JK罗琳如法炮制,再次写了一段“主角挨耳光,下属恭迎龙王”的开头——哈利波特被姨夫家傻儿子嘲笑没有收到生日贺卡,而后哈利波特因为误用魔法而被书信警告,姨夫由此发现了未成年巫师不能在现世使用魔法的禁令,于是得意洋洋的把哈利关禁闭,关键时刻哈利的朋友罗恩来解救,带着落难公主(不得不说魔法石的开头也一股灰姑娘味,也许罗琳作为女作家不可避免的对主角投入了更多的宠溺)扬长而去,而后引出马尔福对哈利波特的敌意这一信息,形成本集看点。显然,密室的开头虽然中规中矩,但也是相当有商业基因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4 06:27回复
    接下来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又是一个暑假(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哈利波特的分部故事往往是按照一个固定时间线开启的——起于暑假,转于开学,终于期末。正好是一个学期。我不禁想,也许学院流最合适的开启时间就是暑假阶段,方便对新学期的内容进行预先布线),又是麻瓜姨夫家庭和哈利的相爱相杀开局,又是罗恩试图解救被禁锢的哈利,只不过这一次却被家长残酷镇压。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种既视感,麻瓜和巫师很像是对现实中不同肤色民族的比喻,所以哈利的现实弧光其实是一个欧亚混血或者黑白混血?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在这个暑假的开篇,哈利和罗恩、赫敏展开了亲切的书信互动,行文可谓是生机勃勃,三小只的形象跃然纸上。哈利并不总是需要人来拯救,所以这一集是哈利依靠自己的智慧,依靠对于自己力量的了解,成功的离家出走。不得不说,哈利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故事起于哈利波特的一个前因后果完整具体、细节丰富跌宕起伏的梦境,这个梦境预示着什么?非常直球的挖坑行为。当然,开头依然少不了对哈利人身自由的限制,而罗琳为了让这个固定的“情绪收集器”不会显得过于套路化,又给哈利设计了全新的脱困剧情——收到魁地奇世界杯邀请的信件。这里罗琳又自然而然的抛出了“魁地奇世界杯”这么一个“文化奇观”,体现出了哈利波特世界观潜文本的深不可测。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一个典型的悬疑和困境开局,这一点没什么可另外分析的,值得一提的是哈利与姨夫一家的矛盾在这个故事的开篇被激化到了极致,这也意味着这三个制造情绪的工具人可以下线或者洗白了(然而并没有2333333)。
    然后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开篇直接搬出了首相级别的NPC,对于故事的预期感直接拉满,也打开了叙事的格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哈利波特的故事很水,也确实很琐碎。但是哈利波特在“避免叙事重复”这方面是很值得认可的,毕竟是电影系列的母本,电影对于桥段和场景辨识度的要求是要高于传统电视剧的。
    最后是大结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黑魔崛起,年满17的哈利即将失去咒法的保护,最后一战来临。如果说哈利波特的接地气在于整个故事都是对现实校园生活的比喻的话,那么最后一战无疑是对一个孩子的成年礼的比喻。
    认真说起来,高度市场化的西方通俗小说才是真卷开头,毕竟他们是要考虑完本和影视化的,所以开头不仅要吸引人还要顾及后续的布局。 而起点的所谓卷开头跟诈骗一样,一堆老油条天天换马甲,成绩不好随时挥刀自宫,成绩好就灌水提纯读者。飞卢则比起点更诈骗。网文壬津津乐道的所谓网文内卷,是专注于怎么在诈骗上内卷。为所谓的网文内卷而沾沾自喜,无异于是井底之蛙。
    当然,哈利波特也只是在儿童文学里称得上优秀,放眼通俗小说不会比鬼吹灯这个级别强哪去(两本书也确实很有可比性,就精密地图来说,基本上是各有千秋,但是哈利波特人物刻画要更好,这里可以借用一个学名——文学地理。不仅人物是ip,地理名词也可以是,比如鲁迅笔下的鲁镇。让一个地理名词从故事里脱颖而出,国内的话, 在纯文字领域不少见,通俗小说就有点拉了。有一说一,金庸这方面还凑合,影视化帮他大忙了。当然通俗小说的文学地理本身就很依赖ip开发,不管是哥谭市,还是霍格沃兹 没有电影读者也没办法想象的那么鲜活)。不如金庸古龙,这一点也是需要清晰认知到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14 06:32
    回复
      支持


      IP属地:浙江3楼2024-05-20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