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工程吧 关注:755贴子:4,481
  • 0回复贴,共1

水肥一体化” 打通黑土地“经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色管线是做什么用的?”“这是浅埋滴灌设施,也叫滴灌带,播种时随种子一起埋进了土壤。”合作社理事长丛百元随手拿起一根玉米仔细掂量,向记者介绍起这套设施,眉宇间露着自豪,“这片地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每公顷密植8万株,秋收产量肯定是‘冒高’了,每公顷收1.5万公斤不成问题,合作社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今年,天雨合作社在350公顷农田里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每公顷大约使用8000米滴灌带,通过管网系统连通机井房,为玉米生长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这些滴灌带埋到了地下3~4厘米处,每隔30厘米左右就有一个灌孔,水分和肥料能直达作物根部。”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丛百元谈起这项技术:需要浇水时,打开阀门就可以自动浇水;需要施肥时,营养通过管网随水送达,效果好着呢,稳产增产更有保障。
  为什么要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不想再靠天吃饭!”几年前的春旱让丛百元意识到,与其被动等待风调雨顺,不如转变方式从容应对特殊天气。农田里的滴灌带就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打通了黑土地“经脉”,直接滋润农田,还能节水、节肥,让土地不再担心“没水喝”。
  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拉水浇灌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丛百元细算过一笔账:应用这项技术要进行少量多次的冲施肥料,肥料利用率可达75%,水分利用率在90%以上。以前每公顷地要用1000公斤肥,现在500多公斤就够了,灌溉用水更是从每公顷300立方米降至50立方米。
  “虽然滴灌设施需要一定投入,但粮食产量、品质有保证,还能减少化肥投入,综合算下来收益明显!”丛百元说,“玉米密植水肥一定要跟上,实施‘水肥一体化’的地块吸收快、肥效好,相比常规地块,每公顷多种了2万多株。按照公顷产量1.5万公斤计算,至少可以增产1500~2500公斤,除去前期设施投入,每公顷增收2000~3000元。”今年,天雨合作社还通过这项技术,参与到长春市玉米高产竞赛,使得新型农业技术得以普及推广。
  依托智慧农业,天雨合作社还打造了100公顷的高标准“水肥一体化 示范田,每条分支管网都能为农作物“一对一”输送水、肥,确保每一垄土地都能享受到精准灌溉。“有了这项‘高科技’,田间管理轻松多了,用手机软件就能直接操作!”谈起这项技术,丛百元打开手机演示起这套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以公顷为单位,农田里都埋藏了土壤探测器,滴灌设施能根据土壤水分、肥力需求随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准确灵活地控制施肥、灌溉的数量和时间。


IP属地:河北1楼2023-11-09 13: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