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终末旅行吧 关注:21,316贴子:130,031

最近看完少终后结合知乎上前辈的观点写了篇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知道现在应该没什么人了,不过也找不到地方发了,权当自娱自乐吧


IP属地:上海1楼2023-09-23 00:22回复
    完结后六年的今天,《少女终末旅行》仍然只能算是一部在热度上不温不火的作品。不过相较于其热度,观众对其内核的解析却显得格外热情。无论是在反差感上将其与《来自深渊》相提并称。还是发掘其与《等待戈多》所相似的后现代哲学内涵。做出精彩见解者大有人在。而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不同于许多承载了作者哲学思想的象征主义作品。《少终》的氛围尽管压抑但并不晦涩。即使是对于并不关心废墟下所埋藏哲思的观众,它也准备了充足的景色。


    IP属地:上海2楼2023-09-23 00:24
    回复
      “反差”是《少终》最为知名的标签之一。也是初见者能感受到的第一映像。放松而惬意的“旅行”,与“终末”;画风夸张而幼态的“少女”与冰冷的半履带摩托车,巨大的城市废墟...这样的对比几乎是无处不在,甚至在动画版的配乐中,同样也使用轻松欢快的曲调,配上了沉重而富有哲思的歌词。


      IP属地:上海3楼2023-09-23 00:24
      回复
        多组意象的强烈对比给予了整部作品无与伦比的戏剧张力,甚至营造出了一定的荒诞感。两人没头没尾的旅途,正如卡夫卡笔下的《城堡》,K之前的职业是什么?城堡里到底有什么?。这样在大部分故事中不可获取的元素被刻意的隐去了。在《少终》这个已经死亡的世界中,作者甚至回避了死亡本身。无论是金泽还是石井,甚至是对于所有在开场前已经死去的人类。都没有对他们死亡的直接刻画。尽管每个人能看出,丢失了所有地图,又送出自己相机的金泽早已没了活下去的动力;落到被搜刮一空的底层的石井也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金泽的死在电梯处完全可以交待,石井亦是按常理应死于飞机失事,但作者宁可让其死在镜头之外,也不愿破坏“终末的世界却没有死亡”的荒诞感。在整体的荒诞下,观众不再会过多的关注作品中现实的问题(两人的食物每天消耗多少?摩托车每公里耗油几升?等等)。而是逐渐接受将作品全体抽象为思想表达的载体的设定。两人的每一次对话,都成为了两种思想的一次对撞,而后启示录的环境此时又极大的帮助观众理解这些平日里并不会浮出水面的哲思。没人会每天询问自己“一周七天,周而复始的循环到底为了什么”,但在无边无际的废墟中,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疑惑“她们为什么要去废墟顶部”。在这种发问中,作者得以阐述他的思考。


        IP属地:上海4楼2023-09-23 00:24
        回复
          在任何作品里,人物形象的转变都是最令人关注的部分之一,而对于一部象征主义作品尤其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作为不同思想的代言者,转变的过程往往寄予了作者在两种思想上最多的思辨,转变完成的瞬间亦常是这个人物最为高亮的时刻。《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在行刑前夜完成了这种转变,怀揣着无比的热情投向了自己的死亡。《悲惨世界》中的沙威无法接受这种转变,世界观的崩塌让他走向了自尽,但在艺术效果上这一定是全书中的高潮之一。同样的,《少终》的高潮,也在于千户向尤里的形象完成转变的瞬间。在开场时,千户身上带有明显的现代性,她的身上保留了大量现代性中带给人安定的仪式感。她识字,会记日记,并认为这是“人类最后的历史”;她会关心曾经的大海是什么样,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甚至前往顶层的目的也是“或许那里有更多的食物与燃料”。而与之相反,象征着后现代性的尤里则抛弃了一切意义,拒绝理解,认定自己感知之外的事物,无论时空上还是空间上的,均与不存在没有两样。因此她会毫不犹豫的将千户珍藏书籍点燃取暖,看见一个洞穴仅仅因为好奇而一头钻进,对待历史,直言“记忆只会妨碍我活着”。于她而言,所作的一切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尤里是一个彻底后现代化了的,动物化了的形象。


          IP属地:上海5楼2023-09-23 00:24
          收起回复
            千户形象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转化的开端始于漫画版第6话,动画版第3话,千户第一次对自己行为的意义做出了疑问:
            千户:“我说,小尤,人为什么活着呢?”
            尤里对此的回应则是一枪托砸在了千户的头盔上:
            千户:“干嘛打我?!”
            尤里:“我以为你脑袋坏掉了。”
            随后千户又做出了更加深入的追问:
            千户:“找到食物,补给物资,然后再移动。我们两个不是像这样四处徘徊寻找食物吗?就这样继续走下去,终点究竟有什么啊?”
            当然,尤里并不会理会千户这样深刻的问题,她没有听完千户的追问,早早的睡着了,留下千户自己处理这颗慢慢发芽的种子。


            IP属地:上海6楼2023-09-23 00:24
            回复
              而对于千户的日记,漫画版第四卷的末尾同样有着一处有趣的描写:
              “千户会在日记上面写下所见所闻还有感想,并配上简单插图。她不是每天都写,只有能写的时候才会写。刚开始旅行的时候还会记下日期,不过途中开始忘记日期,于是就不写日期了。”
              一段“人类最后的历史”却不包括具体的日期,这种遗忘的过程本身就会令人开始反思这些仪式感的意义到底在于何处,开始怀疑自己记忆中那个温暖的故乡是否真实存在。一旦反思与怀疑开始,仪式感便不再能给人以现代性的安定感,向着后现代的转变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


              IP属地:上海7楼2023-09-23 00:25
              回复
                限于篇幅,动画版对漫画版的改编只到第四卷,因此转变的完全也被前移了,在潜艇中,千户终于看到了她一直好奇的历史,也被告知了世界即将彻底走向终结,而他们就是最后的人类。在这样的背景下,千户终于接受了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概念中的那个“故乡”事实,自己也变成了和尤里一样的“异乡人”。而在漫画版中,作者有着更为充足的篇幅刻画这一转化,并将其置于两人到达废墟顶部的同时,使得故事在剧情上与内核上的双重高潮叠加在了一处。


                IP属地:上海8楼2023-09-23 00:25
                回复
                  而在最终的转变之前,作者已经在通过沿途的各种经历来映射不同态度对于“什么活着”这一终极命题所做出的回答:22话中养着世界上最后一条鱼的机器人否定了如《辐射》等传统后启示录作品中“重建”的主题,却仍然选择继续守护那条根本没必要守护的鱼。39话中那个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却无法忍受无法忘记的自己,拥抱了它最后的自由——结束自己的生命。43话中聚集了从古至今所有图书的图书馆,人类的知识尽储其中,无数的人为之奋斗终身,如今无人能够读懂,也不再会有人能够读懂,数百年的心血交织为成山的废纸,此时的记忆与忘却,历史和虚无不再泾渭分明。


                  IP属地:上海9楼2023-09-23 00:25
                  回复
                    “遗忘”,当历史走向终结,过去和未来变得一样无所谓了,此时对过去的回忆不再是人行动的理由,对未来的期望也不再构成生活的动力。尤里并不在意偌大的城市为何成为了废墟。也未曾期待过登顶之时有何所见。在后现代的语境下,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作为意义的指向,现代性里诸如“为了报仇”“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的理由再也不会成立。能够决定当下的,只有当下。


                    IP属地:上海10楼2023-09-23 00:25
                    回复
                      从最后一卷开始,两人便开始不断的失去。在第44话中,几乎伴随了整部作品的半履带摩托车终于损坏,两人不得不徒步前往,燃料用尽,已经几乎完成转变的千户也开始主动焚烧自己的日记取暖,最后的楼梯面前,尤里抛弃了她一直携带的步枪。终于,在两人几乎一无所有之时,尤里庄严的宣告:
                      千户:“这里是...最顶端?”
                      尤里:“一定是这样,因为...”
                      尤里:“上面什么也没有。”
                      尤里以最为平淡的语气却阐述出现代性中最为令人恐惧的事实:当我们不断追溯任何一间事的意义,当我们不断追问一日日的日常究竟“为什么”。指向的尽头一定是空虚而不可避免的死亡。废墟的顶端或许有任何东西,也可能什么也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解释着我们所有行动的那个终极意义。我们可以永远只漂泊在虚无的海洋中,期待着为自己找到可以攀附片刻的目标作为浮木;我们也能从此拒绝借助外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赋予意义,从而能够把握自己的一切。


                      IP属地:上海11楼2023-09-23 00:25
                      收起回复
                        而最后的最后,千户也终于做出了属于她的宣言:
                        千户:“...我一直很不安”
                        千户:“世界这么大...我怕自己会什么都不知道就消失了。”
                        千户:“...可是握着小尤的手在黑暗中爬那座楼梯时,我觉得自己好像跟世界合而为一了...”
                        千户:“这么一想,就觉得自己看到、摸到、感觉到的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
                        千户:“...说这种话,我自己也不是很懂...”
                        而一路上总是显得呆呆的尤里,此刻却表现出了无限的理解:
                        尤里:“我懂哦。”
                        尤里:“我好像一直都想这么说。”
                        尤里:“活着真是太棒了...”


                        IP属地:上海12楼2023-09-23 00:26
                        回复
                          从开场至今,横穿一整部作品,千户的形象完成了完美的闭环。此时的两人,跨越时空,跨越作品,与加缪笔下那个即将走向刑场,却无比欣喜于自己终于抓住了自己的生命,终于掌握了自己思想的默尔索完成了无比的共鸣:
                          “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满信息的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的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到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IP属地:上海13楼2023-09-23 00:26
                          回复
                            默尔索时日无多,而两人也吃尽了最后一袋干粮,始终如一的作者此刻再一次的回避了那个悲惨的时刻,她们已经寻得了自己的安宁与幸福,少女的终末旅行,结束了。


                            IP属地:上海14楼2023-09-23 00:26
                            回复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荒诞的创作》一节曾做出这样的论述:“一开始就必须说明这一点。为了创作出一部荒诞作品,思想务必以最清醒的状态参与进来。然而,于此同时,思想也绝不可以在作品中显山露水,顶多作为统筹安排的智力。”毫无疑问,《少终》极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看不到作者充满说教味的长篇议论,看不到作者“为了这碟醋而包这盘饺子“的刻意。哪怕完全抛开内核,尤里与千户末日下超越友情,超越爱情的情感也同样令人动容。但作者又认真编排着,坚韧不拔的爬过满目疮痍的废墟,努力将平淡的每一话编织成为一个宏大的整体,引导着每一个人与她们一起登顶,当观众随之到达那块黑色巨石,回眸,道阻且长。


                              IP属地:上海15楼2023-09-23 0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