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吧 关注:1,288,149贴子:6,681,454
  • 3回复贴,共1

心理学读书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摄入知识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吧。
比如看了什么书,觉得哪里有意思,或者只是看了几页,都可以。 ღ互相鼓励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3 16:06回复
    823248293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8-03 16:07
    回复
      以上是企鹅群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8-08 16:00
      回复
        为什么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看了心理学导论第三章《感觉和知觉》对之前一些大佬提出的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赞同:人因为天生的由感觉产生知觉的机制直接导致普通人对新事物和新概念,并不会像学者们一样营字造句、严谨地写下逻辑严密的定义一从性质、范围、程度、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
        比如我们都知道杯子、碗、花瓶不一样,但不会去规定多高多宽叫杯子,比杯子高多少叫花瓶,比杯子宽多少叫碗。那我们是如何区分的呢?
        我们常常根据从过往经验中获得的某种有代表性的模型来识别,这种模型叫做“原型”。也就是说,我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先验的.“杯子”“碗"花瓶”的模糊形象,然后拿去比对一下,我就大概知道它到底是啥了。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加上人的五感本身其生理机能就有无数的bug堆叠,知觉的理解性几乎是人的本能,你会自动的去根据经验力求解释猜测已支持或反驳,bug继续堆叠。
        但这是-种粗糙原始的认知工具。哪怕仅仅是在相对单纯的原始社会,也有可能因为模糊的蘑菇原型,误食它有毒的亲戚导致死亡,更遑论现代文明构建的抽象概念之海了。
        所以,你以为你在跟人沟通的时候,只是观点不一样吗?不不不,他们甚至连“语言”和聊的对象都不一样。全国人民都在说汉语,但大家都在说独一无二的“我的汉语”。
        现代文明使沟通变得几乎没有成本,然而因为工具的粗劣,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一个又一一个语言与思维的孤岛之中,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风险未知的跨语境对话。
        我们的皮囊已经能在钢铁与燃油的轰鸣中日行万里,然而我们引以为傲的思维却只能划着一条石器时代的断桨。
        说到这里,貌似我们已经陷入困境无法自救。但实际,人类一直在自救啊,先贤们千锤百炼的定义,就是统一语言的开始。而语言的统一,则是求同存异,走向有效交流的开始。所以,名词解释背起来,百度知网用起来。
        借用庆余年里叶轻眉的一句话:生命自己就能找到蓬勃之路。
        2023/06/21 02:09 夜,读书有感,首发于本人qq空间。
        ——内有很多语句来自大佬的原话,在此感谢大佬的表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08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