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5,838贴子:16,473,894
  • 20回复贴,共1

存天理灭人欲之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子言无极而太极,意在太极之外更复无物,即太极为一至上本原。又“太极”即“理”或“天理”,而又说理一分殊,“只是此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那么能从哪里蹦出来一个“人欲”来作“尘垢之蔽”呢?除非“人欲”却并不在“天理”里,而是作为天理的反面范畴和天理对立,但这又和天理是太极相悖;否则人欲不过是天理的部分,何来遮蔽之说呢,那么非但不能涤除玄鉴,还得把它作为认识天理的一个环节去格才对啊。 存天理灭人欲✘ 存人欲识天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2 00:12回复
    心即理,存天理,去人欲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02 00:24
    收起回复
      @贴吧包打听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8-02 00:58
      回复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天理是拉吉


        IP属地:山西4楼2023-08-02 01:08
        收起回复
          执过去事,即住过影,即过去尘垢,积留过事过影尘垢,此即众生心瘤,积留过去尘垢即为心瘤,积留过影尘垢即为病,病留即为瘤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02 08:06
          回复
            所谓的灭在于减小人欲的成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02 08:49
            回复
              理学承认义、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将其分别纳入“天理”和“人欲”的范畴。朱熹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朱熹认为“义有大利存焉”,“利是那义里面生出来底,凡事处制得合宜,利便随之。”
              朱熹特别批驳了那种把仁义与功利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他说“人言仁不可主兵,义不可主财。某谓,惟仁可以主兵,义可以主财。”(《朱子语类》卷137)理学主张藏富于民,认为民富是国富民安的基础和前提。


              IP属地:河南7楼2023-08-02 09:13
              回复
                朱熹阐发了古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思想,认为“人心”是指个体的感性欲望,与生俱来,不可能不产生,也不可能消除;但如果“无所主宰,流而忘返”,社会就会“危”,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道心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公就是普遍,即社会普遍的道德法则。所以,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上,朱熹强调“存天理、去人欲”,主张以理制欲。


                IP属地:河南8楼2023-08-02 09:15
                回复
                  “欲”,指缘物而生的自然欲望,如名利货色等等欲望。欲望是源自感官并通过肢体行为表达出来的。“灭人欲”或“去人欲”就是克制或遏止人性中非道德的情感和欲望,使其符合天理或良知的道德理性要求。理学认为,不断地反躬自省,就可以克制并断灭心中各种纷杂的念虑想头,保持心体澄澈无染,使纯粹的道德理性充盈心间。


                  IP属地:河南9楼2023-08-02 09: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