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吧 关注:5,911贴子:20,733
  • 19回复贴,共1

试译三岛《行动学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右翼思想,批判研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02 17:46回复
    行动是什么
    所谓行动这种东西有着自己的逻辑。因而,行动一旦开始,在这种逻辑结束之前就不能停止。这就恰如上紧了发条的玩具,在发条彻底松下来之前都会无限地重复同一动作一样。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行动的这种逻辑是可怕的。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小心注意不要参与行动,因为一旦开始行动便无法停止,不知道会被引导至何处。最近,野坂昭如先生刚刚表明自己是全三派学连精神上的支持者,在短短的几周后又变了脸,声明放弃当"精神学连"了。与其说他不知道行动会把人带到什么地方,不如说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强行停止了行动。虽然野坂先生从这一点上看是个聪明人,但是从他的发条还未完全松弛便停止了行动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说他自己就证明了他所开始的行为从最初起就不是行动吧。
    日本刀从出鞘的一刻起就开始了独特的活动。这恰似手枪子弹从被发射的瞬间起就开始了独特的活动一样。子弹一旦遵循着一定的标准瞄准敌人被发射出去,尽管会朝着那个方向笔直地飞行,由于命运不可思议的作用,也会出现一次击中过钢盔正面的子弹,沿着钢盔内侧转了一圈,又从后面穿了过去的情况。虽说也有像这样行动未达目的便告终结的事情,但行动多少还是不得不遵循朝着目标笔直地被发射出去的逻辑和法则。向飞在空中的子弹搭话,"喂,你要去哪里啊?不去买个烟吗?不去澡堂吗?",飞行的子弹也一定会回答:"我是要去杀敌的!",头也不回地继续向敌人飞去吧。对于飞行的子弹来说,顺道去一下澡堂,去买个烟这样的二次性目的是不可能的事物。在这一点上日本刀也一样。日本刀虽然不如子弹速度快,但只要出鞘,就不能没有斩断物品或人体的目的而再次收回。如果不是带着斩断的目的被拔出,日本刀就很容易败北受挫。
    在东大骚动中就能发现很好的例子。某个体育协会的学生们虽然持日本刀跳进了人群,不一会却被夺下了刀成为俘虏,惨遭人群围攻。假定虽然拿着日本刀,却没有杀伤人群就把它收回刀鞘,这种事情我是不相信的。恐怕这把日本刀根本不是抱着杀伤,而是遵从恫吓、胁迫的目的而被拔出来的吧。因为这与日本刀本身的目的不同,这没有按照自己的目的被使用的武器就在一瞬间失去了力量。对于今年被议论的治安出动时间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治安出动最初就是抱着恫吓乃至胁迫的目的开展的,就算准备几万发子弹、几万把枪械也发挥不出效力。这一点可以遵照日本刀的例子被证明。我感到此处隐藏着武器这种东西不可思议的性质。
    武器和行动并非一定是一体的。只是从过去开始,行动就被作为战争中的行动,被定义为拿着武器、使人与武器同一化、朝着目的笔直突进的行为,可以这样考虑而已。要说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行动不可能没有目的,就是因为作为男子汉,我们肉体上的行动不可能不是战斗。当然,为了救掉进河中的学童,跳进河中的勇敢的行为也是一种行动; 自卫队在台风或地震时的救灾出动也是一种行动。只是就算这种场合,也基本上成立了以救助人命为目的与自然[战斗]的肉体行动,行动不得不向着这一目的集中全力。
    因为不存在没有目的的行动所以那些为没有目的的思考,或者说为没有目的的感觉而生的人们会嫌恶行动,会因惧怕行动而尽量躲避它。思想和理论在抱有某种目的开始活动时,最终都必须以肉体的行动为落脚点,而不是什么言语和言论。不过,并非所有的肉体行动都是危险的、可怕的东西。对于肉体来说,也存在着肉体活动自身独特的喜悦。这种喜悦和舞蹈的喜悦、所有运动的喜悦都连结在一起。这时的目的接近于无目的,越是抱有为了美而活动的目的,这种活动就越是脱离行动转而无限地接近于艺术。只是虽有上述,即使在运动当中,也是有体操这种无限接近艺术与行动边界的项目的。
    却说,行动的特色就在于它几乎不用花费多少时间。我也是一有机会便会进行行动的。举例来说,那时我被东大全共斗叫去参加讨论集会,只在坐着出租车前往驹场的东大的时间内,讨论集会就已经结束了,我只好又坐着出租车回去了。这么一看,这场集会所需的时间再怎么往高了估算也不超过四个小时。只是,世间把这次行动过分夸张地宣传,过度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短时间内就成了人人关心好奇的对象。而对我来说,四个小时在一个月之中也只是很短的时间,看一场戏剧就要花四小时,看一场长点的电影也要花四小时。就算这样,人们也只对这段短短的时间内我的行动展示出兴趣,对一个月内二十四小时的三十倍,也就是七百二十个小时内我的生活经历一点也不关心。但是,那七百二十小时减去四小时的七百一十六个小时,虽说不是全部,其中大半也都被我献给了低调的不断写作小说的桌上工作。就因为这不算是行动,所以要花费无限的世间。只是写了三册就花了四年的这部小说,到写完第四部而完结都不知道要花上几年。不过,虽然生在某种意义上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死在瞬间就会结束,人们到底更重视哪一边呢?
    西乡隆盛因为在城山切腹而被世人铭记,特攻队也是因为在极短时间内的特攻攻击行动而被世人记住。他们一生中的时间,那些上百小时的训练时间都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1-02 17:47
    回复
      未进入世人的眼帘。虽然行动就像转瞬即逝火花一样炸裂,却有着把漫长的人生总结精炼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不能因为行动几乎不花费时间就轻蔑行动。虽然花费一生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的人们值得尊敬,虽然这种尊敬当然有着根据,那些为了转瞬即逝的火花就将整个人生燃烧殆尽的人,比起前者却更能体现出所谓确实的、简洁的人生的真实价值。
      就这样,至纯的行动,最为纯粹的行动,比起延续不断的低调的努力,更能直接接触到人生的价值与人性等永恒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行动与思索、肉体与精神等问题,想谨以"行动学入门"为题,将我对于行动种种思考的结果献给读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02 17:47
      回复
        有人看会继续弄下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1-02 17:4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1-02 18:24
          回复
            已看完,期待下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03 22:05
            收起回复
              行动的心理
              行动本身是以无暇顾及心理的速度被普普通通地进行的。心理或是存在于行动之前,或是存在于行动之后。可是会思考未来和过去就是人类的特性,在动物身上不存在的想象力这种麻烦的能力牵制着人类。如果特攻队能够不被想象力所恼,他们该有多么轻松啊。在人类的想象力朝向未知的未来时,会一下子突进到萦绕在那未知的彼岸的"死亡";而在想象力触及自己所不知的过去时,又会抵达前世之类的人类黑暗深邃的记忆的深渊。从而,想象力便会牵制人类的行动,削减人类的勇气。不过,虽然想象力有如踌躇与犹豫产生的根源,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想象力正是对人类施加压力、促使人类行动与冒险的母体。
              在此让我们提出一个实例吧。诸君请设想自己被招募参加了直升机训练。直升机训练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不过在性质上,直升机通常只能在平整的地面上着陆,如果地面不平整,着陆便无法进行;如果机下是沼泽地,或者是茂密的树林、可能发生螺旋桨被缠住的危险,再或者有时虽然是平整的地面、也不能确保有足够的面积,像这些无法着陆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如您所知,直升机虽说的确能够直接从地面起飞,可多少不经过一段滑行似的横向飞行便无法上升。况且,在荒地很多的战场与巷战战场上,不得不说直升机可以强行着陆的余地是非常之少的。正因上述原因,在直升机训练时,总是进行着以不能着陆的情况为前提,把直升机悬停在地面上约二十米的高空中,在悬停状态下让乘坐人员下降和上升这样的训练。人员下降时就抛下绳索,采用和攀岩时类似的方法,用铁环把缠在腰间的绳子和抛下的绳索相接,将右手放在右腰部固定住充当制动,左手则轻轻握住长长的绳索降落下去。降落时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叫做重型环降式的绳降方法。另外,在乘坐人员要从地面上登机时,就实行从约三十米的上空降下绳梯,让下面的人固定起绳梯的一端,再一人一人地抵抗着风压爬上去这种方法。
              不管是做什么,当要冒险初次尝试对他人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时,人们便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在进行第一次体验的时候,人人都会在那体验的几小时前,先行用自己内心的想象力试着描绘一遍体验的情景。然后,想象力便会清晰地描绘出自己所不得不进行的行动的可怕与不安。如果诸君要参加这直升机训练,在训练到来的大约三小时乃至于五分钟之前,都要被那样的想象力造成的不安所侵袭,这基本上是确定无疑的。那不安以自己无法想像的速度袭来,以全部的力量细致入微地清晰描绘出对自己来讲完全未知的行动。二十米的高度以地面上的建筑物计算,大约就是六、七层楼那么高。因此,我们便会想象自己身处六七层楼的百货公司的楼顶,从那楼顶抛下绳子进行绳降的样子。然后,我们还会考虑在那楼顶下等候着我们的坚硬的地面,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全部困难与危险。能够用来保持稳定的只有自己的手腕,只有自己的握力。而且这份握力又是完全无形的,即使想要牢牢把握它也是徒劳,就像抓着一把剑道用的竹刀一般,如此柔韧,却又如此坚固。要支撑起下降中的自己的全身,大概也只能靠着在瞬间用自己的一只手掌来调节速度而已。另外,在沿着那摇摇晃晃的绳梯向上攀爬时,自己的身体会承受多大的风压呢,这只靠想象是无从得知的。一方面,这所谓的无从得知与它对人们的诱惑就是行动心理的大半内容;另一方面,这份无从得知给予人们的不安,也是行动的不安的大半内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1-05 16:50
              回复
                从而,在我们所说的行动的心理当中,可以说正面作用力与负面作用力几乎是同时在互相牵引的。因此,由于正负抵消,我们就是在思考着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活。本质上讲,心理对行动根本不重要。并且,我们是由于某种未知的力量才被赋予了那心理,才被想象力所侵袭,才把那不安作为行动的原动力的。试着思考一下所谓的人的内心,就知道它对行动来说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尽管没有意义,却又是那内心在守护着人们的肉体,或者说在催促着那肉体。这样的众所周知的内心,在它于诸君要进行某些冒险或要行动时,至少在五分钟之前要侵袭过来的时候,我就想把它称作行动的心理。
                现在,我们总算要开始练习了。在练习中,意想不到的事情会不断袭来。比如说,在下降时为了不让左手碰上直升机机体,首先就要学习如何让那使劲站在机体边缘维持自己不掉出机外的双腿先跳跃起来。不过,如果一次失误让左手受了伤,下一次那关键的跳跃动作就会完全占据我们的内心,在右腰处支撑着绳子的右手就会感觉不自在,不自觉地就会向前伸出。如果用来支撑的右手向前伸出,全身的平衡就会崩溃,身体便会在空中被绳子缠住而回旋,在最坏的情况下,就会颠倒着身体以头着地。在训练塔的预备训练期间,我们已经被追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注意要素,早就在不觉中远离了不安的心理。汗水会在此助力。身体因汗水而变热时,就会解除不安、消除心理,忙于解决行动不断赋予我们的要求。于是在一次次训练中,从训练塔上下降就会渐渐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们终于迎来了重型环绳降的实战。直升机滞留在十五米乃至二十米的上空中,惊人的风压压倒了绿草。我们已经乘在直升机上,身体后仰探出机外,右手支撑着右腰,左手则支撑着左边的绳子。然后,我们的双腿放松了膝盖的力量,而踏紧了已伸出直升机外侧一半的双脚,仿佛随时都能跃起飞向空中。再之后,我们的脸向机内合拢着双手的教官转去。教官将双手唰地向左右张开,喊道:"下降!"轰鸣声震耳欲聋,似要盖过那喊声。在那一瞬间,我们越过自己的右肩看向地面,猛然往放松下来的膝盖中注入力量,做好了跳跃的准备,砰地一跃,身体便向着青空飞扬而去。右手必须稳稳地固定在右腰下,同时左手手心的力量必须缓缓放松。在那时,我们正身处空中,回过神来却已经以令人舒畅的速度降下站在了地面上。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一次行动。在短短的三四秒、最多也不过五秒之内,我们对心理等他物不加理睬,已从悬停在湛蓝天空中的直升机上轻而易举地降下,站立在了夏日如茵的绿草之上。这时,我们便第一次浮现出行动家一般的微笑,向着朋友们所在之处跑了过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1-05 16:51
                回复
                  1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1-05 20:28
                  回复
                    等更中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9-16 14:15
                    收起回复
                      楼主还在吗?求更!!!!


                      IP属地:湖北13楼2022-10-07 09:25
                      收起回复
                        已经有译本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19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