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吧 关注:4,506贴子:287,976
  • 9回复贴,共1

沙湾飘色:美哉斯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4-30 13:06回复
    2楼2009-04-30 13:06
    回复
      沙湾飘色中的小演员。


      3楼2009-04-30 13:07
      回复
        沙湾飘色


        4楼2009-04-30 13:09
        回复
            穿着姹紫嫣红的戏服,小孩儿“凌空”站在一张绿莹莹的荷叶之上。描摹着厚重油彩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
            一眼望不到边的街巷上,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左三层、右三层……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成一朵花。这是沙湾独特的盛大节日,飘色巡游。


          5楼2009-04-30 13:09
          回复
              ●飘色中的稚子
              飘色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沙湾飘色据传是在邻村员岗飘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员岗飘色又是明代自江西省传入的。沙湾飘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你可以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飘色:“飘”,是“飘在空中”。“色”,是“景色”。而“飘色”就是“飘起来的景色”。
              在外人眼里看来,这是一道神奇的“景色”。飘色以“色板”为单位,这是一个长153厘米、宽77厘米、高64厘米的流动小舞台,4~8人扛抬。台上或坐或立的人物造型叫做“屏”,最上面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叫“飘”,他就是故事的主角了——奇就奇在这个“飘”上,他经由一条经过伪装的“色梗 ”,与扮演“屏”的小孩儿连为一体。乍一看,“飘”几乎是毫无依傍地漂浮在天空中,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这样的“飘”必须要体态轻盈,所以通常要由年幼的孩童来担当。“飘色”的主角们在临上阵之时,突然被吓得大叫大哭的事常有发生。有的小孩子烦了要不断地吃东西,有的困了会在高高的色梗上睡起大觉,任凭大家怎麼呼唤都无济於事,直逗得周围的大人笑疼了肚子、笑弯了腰。
              因为要求苛刻,所以要严格选拔。旧时沙湾有云,富人扮屏,穷人扮飘。因为扮飘要高高在上,有钱人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担风险。而实际上,旧时无论是扮屏还是扮飘的孩子,家中都是非富即贵,盖因他们在演出的时候要穿金戴银,一方面是剧情的需要,另一方面“飘色”本就是一项彰显富贵的活动。而这些配置,穷人家的孩子是做不到的。事到如今,虽然演戏的行头已经不足以产生制约,但是条件还是很多,通常来讲,“屏”与“飘”的表演者长相要俊美,体重适中,前者不超过13岁,后者不逾3岁。一旦哪家的小孩被选中,对於沙湾人来说,那就是整个家庭的荣耀。
              8岁的邓紫盈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小姑娘,她已经有过两次在“飘色”中扮演观音的经历了。
              “为什麼选你演观音呢?”
              “因为我长得好看呀!”
              漂亮的小姑娘很肯定地给了我们答案。初次见面,你会觉得小小的她很羞涩,可是随便聊上几句,你会在她身上发现一股很压得住台面的淡定。毕竟是 “老演员”了嘛!“表演其实很辛苦的,要戴很重的头饰,要化妆,油彩刺得我皮肤疼呢!”不过紫盈说,如果以后被选中,她还会参加。“飘色好热闹啊!很多人在看着你,为你喝彩。而且我觉得飘色好漂亮,讲的故事也很动人。只是,我已经长高了,以后可能没有机会了。”
              小姑娘的口气里有了一点儿遗憾。不过她告诉我们,有一段这麼美好的回忆,她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6楼2009-04-30 13:10
            回复
                ●飘色背后的老人
                何燮和今年58岁。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的他,被沙湾镇北村选中去为即将到来的飘色游(审核)行做装饰。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就与飘色发生了剪不断的关联。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79年的国庆节。一连三天的飘色游(审核)行,热闹的程度空前绝后。”
                沙湾的飘色巡游,依照旧例实际上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表演的。清末民初是沙湾飘色最兴盛的时期。老艺人记得在1945年日本投降那年飘过一次,1958年“大跃进”时代又出过一次色。然后,飘色就被定性为“四旧”,再无人提起。
                所以当事隔21年之后,飘色首次在沙湾人面前亮相时,整个沙湾都沸腾了。“每天演6板,三天一共演了18板。‘哪吒伏魔’、‘竹报平安’、‘ 仙女散花’、‘嫦娥思乡’……所有经典的剧目全都拿出来演,从村委会走到广场,平时只要15分钟的路程,那天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何燮和告诉我们,整个飘色,最有技术含量的地方是“色梗”。以往是特约本地的打铁铺,按规定的尺寸、要求打造出大小、长短不同的各种优质钢枝。如今没有了打铁铺,就改为找锻造厂。粗钢枝要求可承受15公斤的重量,细钢枝也要承受约5公斤。
                关键之处是如何把“屏”和“飘”用精心锻造的“色梗”连成整体。以往,打铁铺要把钢枝“滚火”到临界点再“一锤定音”——据说一锤打下,把两支钢枝连接一起才是最坚固的。如今,则通过烧焊来连接。
                定色梗后,再按设计方案进行“安构造柄”,即技巧装饰,在适当位置装上剑、琴、树、蕉叶等饰物。跟锻造相比,这不仅是个技术活,还需要设计者有一定的艺术感。 
                关於“飘”是如何做到凌空稳站在剑、琴尖上的,何燮和用他亲手设计的“哪吒伏魔”给我们解释:大家看到石矶娘娘站在屏上,而实际上她是坐在一个钢兜里,只不过这一切都隐藏在了她长长的衣裙下。色梗从色柜底部连接到屏坐的钢兜,由钢兜连接延伸到石矶娘娘手中的金鐧,再由金鐧连接到哪吒手拿的火尖枪(虽然表面上看金鐧与火尖枪仅仅是相交),枪的另一端又暗藏一个极为细小的钢坐兜,哪吒就坐在这个兜里,哪吒腰间系着与兜相连的护胸带,既隐蔽又稳妥。由於一切机关都被戏服遮在里面,观众不易察觉,看到的只是凌空而起、手提火尖枪、肩挎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的哪吒从天而降了。
                “真是精彩的设计!”我们不禁为何燮和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老人家微笑着接受了我们的喝彩。“有的点子我要想上一两个月、用不同的材料做试验,才能最终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几年前,何燮和带着他的“哪吒伏魔”到香港参加艺术节的表演。华丽的服饰、铿锵有力的鼓乐,还有一个个在竹尖、花卉、刀鞘上凌空而起的人物,让一众围观的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大呼其为“东方传奇”。
                “唯一的问题,是我有点儿担心后继无人。”何燮和说,现在沙湾玩飘色的艺人已不多,且年纪都比较大。“虽然说飘色并不是很难学,但是需要拿出比较长的时间沉潜下来做研究。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愿意来研究这门拿不到工钱的学问呢?”


              7楼2009-04-30 13:10
              回复
                (完毕)
                =====================================================


                10楼2009-04-30 13:10
                回复
                  八百年沙湾:诗书世泽古典灵魂 (转) 
                  http://tieba.baidu.com/f?kz=571475923


                  11楼2009-04-30 13:11
                  回复
                    【组图】沙湾飘色:传承三百多年的广东民间艺术奇葩(转)  
                    http://tieba.baidu.com/f?kz=639419843


                    12楼2009-09-05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