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榜吧 关注:236,293贴子:11,014,864
  • 45回复贴,共1

【TNABO】谈谈这个所谓无情节的故事:简评《刺客聂隐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1楼2015-08-29 15:24回复
    在暴雨如注的周五下午,结束一周工作去影院坐坐总是一件惬意的事。这篇影评我认真想过要不要发,毕竟没什么学识平时吐槽一下爆米花也就算了,这电影给我一说生生格调低了N档,不过想想反正nobodycares


    IP属地:安徽2楼2015-08-29 15:25
    回复
      一如观看闯入者时的情形,面对文艺片观众的反应也非常有趣。不同于很多拥趸对我国群众文化水平表现出的悲愤,我倒是一直抱着兴致勃勃的心情看待这场戏中戏,因为我已不撕B好多年(好吧其实是撕不过)。也因为两周前我还为了讨好女上司毫无底线地把捉妖记吹成了阿凡达。


      IP属地:安徽3楼2015-08-29 15:26
      收起回复
        电梯里就遇到一对情侣在谈论今天要看的电影。男孩自信地对女孩说:相信我,看个武侠总比现代犯罪的要过瘾刺激得多。我在后面差点笑出声,兄弟,你自求多福。
        接着电影开场了,黑白的画面,变动的画幅,影院里一片沉默。以我对这家影院的了解,此处的沉默绝非是对观影礼节的遵循,而是出自于一种心照不宣的困惑: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终于一位大叔耐不住寂寞,来了一句:这片是黑白的?一女孩怯怯答复:我看预告好像是彩色的呀……全场哗然,而服务人员则一脸委屈,百口难辩。


        IP属地:安徽4楼2015-08-29 15:28
        收起回复
          后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29 15:28
          回复
            说回我自己,结合以往对侯导的印象,加之昨日接收到的都是沉闷之类的形容词,总体上还是抱着睡着不丢人的卑微心态观看,当然我还是机智地选择了前排,避免退场玩手机聊天等行为的干扰。
            结果出乎预料,这是一部挺对我口味的片子,情节固然简单,但结构上很完整清晰,没有模棱两可与故弄玄虚。完全以聂隐娘这个人物为中心,展现了她面对这宏大凶恶世界时的抉择。美妙的镜头和手法毋庸置疑,已被很多人夸过了,我就来聊聊这个所谓没有剧情的故事吧。


            IP属地:安徽6楼2015-08-29 15:30
            收起回复
              十三年前的这段往事对于理解聂隐娘这个人物十分重要,而侯导选择的是删掉了整段的叙述,将信息融入到在后续的段落里。关键性的信息是没有遗漏的——田季安与聂窈的关系,田元式的切入,伤痕的始源。
              这种处理方式在我个人看来好坏参半。加进去的话过于线性的叙事韵味不足,而且有点啰嗦,删掉的话略微影响到了聂窈形象的塑造。在看电影时,我仅仅感受到她受的伤,对于幼年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则没有深刻的理解,或许有点倔强的印象吧,但终归不比直观画面的冲击力——“绯衣的十二岁女孩,在秋千上,在碧天里,飞也似的掠,至极高处,突然脱手飞身上了树头,攀走于枝丫间消失无踪,嘉诚公主目睹着这一切,似一种悲悯。”
              多么美妙的画面!聂窈的故事并不是开始于跟道姑出走,也不是始于意外的政治联姻。而是始于她的本性,倔强,不妥协,像一团烈火。十三年后,尽管已是一袭黑衣,这一点却始终未变,对世界,对伦理,对父母,对道姑,她从未完全妥协。


              IP属地:安徽8楼2015-08-29 15:39
              回复
                删掉的部分,是杀田季安的理由。不仅如此影片还把政局的一些细节,以及后面磨镜少年来历等等都删了。等于把其余人物统统淡化处理,只有一个中心,就是聂隐娘。这种暴力剪却起到了惊人的效果,扔掉之后你发现,这些东西本来就不重要,淡化成背景算了。
                如此下来,刺杀几乎被简化成一个象征,这一刀下去,代表聂窈选择了断绝人伦,在面对这不可控制的宏大世界前,选择了与道姑同样的态度。道或者儒在此刻再去引申都不重要了,被删干净的道姑几乎是对世界完全的背离: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
                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停留在这一阶段,这一刀,聂窈迟迟没有下手,隔着薄薄的帘幕,她在阴影里注视着猎物,如同开篇注视着那个路人甲。杀或不杀,不是一个简单的剧情问题,而是一个人物的抉择问题。


                IP属地:安徽10楼2015-08-29 15:49
                收起回复
                  楼主写的故事太长不看了。
                  刚看完电影,前半前排有两女一男絮絮叨叨。然后走了。并不知聂隐娘故事的详细,只当电影单纯讲述的一个故事,所以并没有全看懂。
                  摄影式的画面,用一种绘画式的语言。电影,绘画,摄影被揉搓的彼此不分,古井无波的镜头里,嵌着一点点动的东西“划”过去。小时候,家边的环境如同电影里那样,有地上植物远方树林,直至上升山峦在眼前层层叠叠,傍晚时映射或橘红或深蓝的色彩。这种和蔼的,浓又不烈的色彩,是淡然渐变的,是倏忽而逝再变化的,是裹着人充满天地的。它带有感情,对于谈不上才情的孩子来说,也能从感情上听到说,该归家了,有饭菜和灯光还有床炕。
                  真正掌控画面的不是摄影。是布景。弹奏古筝那段,让我非常非常满意的是旁边一只极为精致的盒子,里面放着新鲜剔透的葡萄。家居摆设毫无突兀之感,人的举止也顺从场景。人们家庭的生活表现的足够严肃认真,令我可信。
                  缺点是淡出太多,眼睛有些不太适应。另外剧情应该有一个足够明确的阐明,但是明显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效果的纯粹性,给抛弃了。比如那个谁谁带着多少多少人来投奔,然后怎么怎么是什么鬼?那个谁要去抓谁,帮谁朝廷就要派兵来又是什么鬼?脑子笨,人名迷糊正思考人物关系呢,结果就到下一个镜头了。
                  准备再去看,其实上面也许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就是随便说说。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15-08-29 17:49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7楼2015-08-29 19:01
                    收起回复
                      说的好高端。。。你从哪知道那么多的删减片段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29 19:12
                      收起回复
                        求剧本的度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8-29 23: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