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居吧 关注:22贴子:125
  • 0回复贴,共1

延安中疏外扩创新城建理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延安中疏外扩创新城建理念
ok0911.com  发布:  来自:延安房产网
多少年来,在黄土山峦围困的延安城只能沿沟道“线”型发展,导致这座50万人口的城市,竟得上了比不少大城市都严重的“城市病”,人居环境差不说,许多革命旧址也被不断蚕食。如何解决建设用地紧缺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急剧增长的矛盾,实现延安老百姓的安居梦和革命旧址的安全梦?延安市经过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开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艰苦征程。  曾经的黄土丘陵地带已成为大片平展展的土地,一些建筑开始在上边扎根、拔节;十一条与老城连接的道路或街区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紧张建设;一批批市民上山来看这片承载他们安居梦的地方,脸上写满赞誉和期待;一个个投资商接踵而来考察,唯恐错过了大好商机……国庆节前夕,记者深入延安新区采访时,深深感受到新区建设者们高涨的士气和这里的旺盛人气。  自2011年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来,延安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艰苦拼搏,取得了这场城市突围战的初步胜利。憋屈不堪的延安城,终于有了一片可以承载众多百姓安居梦的新天地。  以人为本,拓展城市建新区  “7月下暴雨时向阳沟里就因房屋倒塌压死过一个人,我们都盼望着能早早搬离这儿。”9月26日下午,当记者沿着又陡又窄的小道艰难地爬上延安城区向阳沟口的山坡时,正在用砖头加固自家门前土坡的居民杨虎成说。  老杨告诉记者,自己原籍在清涧县农村,19岁就来延安城打工,上世纪90年代,他在山坡上盖了四五间房,之后,把全家的户口也迁到了延安城区,实现了做一个城里人的梦想。记者随他进了家门,只见简陋的房里阴暗、潮湿,没有暖气、天然气,上下水都是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像杨虎成这样从周边农村来到延安城山坡上定居的群众至少有10万人。而且,这种低层次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延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锦刚说:“延安市及周边地区农民大量涌进城,使建设用地少得可怜的延安城更加拥挤。就拿罗家坪来说,五年前只有一万多人,而现在,这个宽只有五六百米、深只有两公里的沟里竟住了4万多人!”  这些坡上、沟里的居民居住环境自然很差,可在房价每平方米早已突破1万元、居住着20万人的百米大道区域,也没有一个公园,没有公厕,救护车、消防车没办法进小区,甚至连学校也是后来在居民区里改建的。  如此差的人居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延安人的幸福指数。在陕西省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2012年度各市居民幸福指数评价报告》中,延安居民幸福指数得分仅为50.18,居全省各市倒数第一。  不仅如此,由于城区人口密度严重超出国家标准,达到每平方公里1.39万人,导致延安城里168处革命旧址大多被蚕食。延安新区管委会主任贾珉亮说:“抗大旧址原来很大,现在仅剩约半亩地,周围高楼林立;市场沟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商贸街,前些年还保存较好,但现在面目全非;还有一些旧址早已被完全吞没。所以,无论从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出发还是从实现革命旧址的安全梦考虑,延安都得彻底改变以往的城市建设思路了。”  困境不是绝境,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观念突围了,城市就一定能突围。2011年,延安先后邀请国内几十名院士、专家,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踏勘调研和反复比较论证,一致认为,延安城再也不能沿沟道“线”型发展了!而应充分利用城区周边低丘缓坡平山填沟造地,建设新区。  2011年底,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充分采纳专家建议,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发展战略。“中疏”就是按照延安城市总体规划,疏解老城密度,在革命旧址保护范围内只拆不建,老城改造不再建高层;“外扩”就是利用城市周边低丘缓坡山体平整造地,依托老城,建设新区。  延安城市建设,终于跳出历史和地理的窠臼,开始书写崭新的一页。  质量至上,承载百姓安居梦  几十吨重的夯锤被起重机高高吊起又自由坠落,只听“嗵”的一声,夯锤落处,砸出了一个圆坑,周围的土地都在颤动。延安新区桥沟填方区的这个强夯场面,让记者也随之震撼。  而这只是湿陷性黄土地区造地建城技术上的一个小环节。为了解决好黄土的湿陷性、岩土工程填方区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填方区的长期稳定性问题,真正让新区承载起老百姓的安居梦,延安新区管委会邀请了陈祖煜、张苏民、林在贯等30多位在国内外具有专业学术权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勘察和设计大师以及在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先后9次召开论证、座谈和评审会议,专门对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土方工程技术可行性等进行评审论证。专家们认为,目前的科技水平已完全有能力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挖填造地的难题,并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措施。  新区建设者们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专家开出的“处方”逐一“服用”。  为了消除黄土湿陷性,他们采取原地面强夯、填方区压实防水、挖方区地面强夯等地面防水以及多渠道分散疏排的市政排水、保留的山体底部设截水沟、设置人工湖收集雨水等措施减少地面水下渗。对于地下水,也通过布设盲沟排水系统、建设竖向抽水井、保留部分天然排水路径等措施进行科学处理。  为了保证土方回填质量,他们在清除原地表植物土、通过强夯进行原地基体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压实机械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按照93%的压实度控制填土质量,相当于多层建筑地基处理的要求。对于填筑体高边坡,坡度按照1:2.5左右控制,对坡面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措施,并设置完整的横向与纵向排水系统。  因高填方的沉降稳定需要一个过程,他们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分期建设原则,占到60%的挖方区先建,剩余40%的填方区先绿化,待自然沉降稳定以后填方区再建设;填方厚度小的先建,厚度大的后建。二是分区建设原则,挖方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填方区以多低层建筑为主。  运用这一系列岩土工程技术的实际效果,今年7月的强降雨已经进行了一次“大考”。在这次百年罕见的降雨中,延安新区造出的土地未出现山体滑坡、填方区下沉等情况,未对周边区域造成任何影响。  新区规划区内的拆迁户乔生福原来对山上建楼能否保证质量还有疑虑,当他和其他一些居民一起上山看了新区的建设场面、了解了质量把关措施后高兴地说:“现在我心里彻底踏实了,我只盼着新区建得更快一些,自己能早日搬上山住!”  为了让老乔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们早日实现安居梦,延安新区规划建设自2011年9月底启动以来,全体管理和建设者加班加点、顽强拼搏,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新区北区一期工程建设的13张“通行证”已全部获批,岩土工程已全面完工。国土资源部还将延安列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人家水浒英雄是逼上梁山,我们延安城是逼上山梁。既然逼上来了,我们就要有英雄气,不干出样子决不罢休。明年,新区的地下管网和地上路网就会全部建好,市民服务中心和17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也将建成。”延安新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稳步推进,蓝图定将成现实  延安新区规划按照“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原则,确定了三个片区,远期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通过土地整理可用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预期承载人口40万左右。  要将这样一张用历史的、长远的眼光绘制出的蓝图变为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延安人制定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建设策略,计划用20年时间来完成。近期先建设北区一期,规划控制1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8万人,以发展现代商贸、教育医疗和安置山体居民、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主,努力建成“民生新区、百姓新区、生态新区”。  新区建设启动以来,按照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思路,已相继与建行、农行、长安银行等33家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78亿元,到账资金12亿多元,建设资金运转正常。  “我们不会搞土地财政,而是要搞土地民生,经济上总体平衡就行。按照测算,新区岩土工程每亩成本约30万元,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后成本约为80万元,而今年延安城区拍卖的几块地中,有两块每亩均价分别高达700多万、400多万。所以,新区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延安的地价、房价。我们还计划通过一部分土地收入为居民下山搬迁、城市保障房建设提供更多的补贴,使老百姓的安居成本更低。除了市场化运作,市上也有较强的财力支持我们,去年,延安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45亿元,支出265亿元。”延安新区管委会主任贾珉亮说。  不仅低房价会吸引大量老百姓入住,延安新区在规划选址上也充分考虑到聚集人气的问题。他们看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离老城过远的不足,让新区毗邻老城,通过街区、快速干道和山体公园自然连接,没有距离感,方便产业和人口向新区聚集,实现新老城区一体发展。“其实,新区就是老城的延续和扩展,新区建成后城市基本格局没变,仍然三山拱卫老城、三川拱卫宝塔,只是对延安的历史文化、黄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又一次整合。”贾珉亮说。  新区的人口来源也很充足:中疏延安老城需迁出约8万人,老城区山坡居民下山约10余万人,未来20年城镇化进程中进入延安城人口约20万人。而今年延安的强降雨造成大量房窑倒塌,仅城区就撤离近12万人,至今仍有近7万人无法搬回原有住所,急需搬迁安置。如此看来,延安新区规划承载人口不仅与未来20年人口转移的规模相适应,还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无论从哪方面看,延安新区建设的迫切性和正确性都毋庸置疑。延安的一位老干部在实地看了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后激动地说:“不占用一分耕地,在山上建设新区,真可谓千秋大业!当年,延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全国也应该支持延安建好新区,哪怕只是在舆论上!”这,也是延安人民的共同心声。  从延安百米大道一座大厦的顶层望去,在尹家沟、向阳沟坡上那些凌乱甚至面临滑坡危险的民居群的更高处,依稀可见秦时高奴城和隋时肤施城的轮廓。恰如一双凝望的眼睛,它们见证了延安的历史变迁,也必将见证一个新老城区错落有致、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的新延安的诞生!


1楼2014-04-02 12: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