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59,760 贴子: 2,972,392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27
    看看吧裡幾人懂得。
    Again_ingBug 23:02
  • 1
    孔,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 从这个解释来说,孔德的孔,和“生”的含义有关,再引申,是指要为众生求解脱死亡的方法、道路的这种发心的高尚品德。它是一种有特指的高尚品德,区别于泛指的以及如要济世救国或者无私助人的高尚品德。 证据是后文说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可以解脱死亡的身体气脉现象的发生。 另外,也解释了为什么其他有高尚品德或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并没有获得永生、成仙之类的“
    hls324 22:31
  • 37
    。。。。。。
    hls324 22:30
  • 5
    大器免成,有大器用的人不用刻意雕琢,自然而然的成就大器,雕琢反而失去了本真,有大器用者不用战胜他人就证明自己的成就,他通晓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在他的眼里没有成功者,也没有失败者,不断的突破自己,实现大成就。
    德祥2 21:21
  • 5
    这是个啥字? 肯定不是【浑】。 前文有:入军不被甲bing。 【军】字的写法与截图对比,相差甚远。
  • 31
    这是管仲重病时,齐桓公向其请教继任者是谁的故事。见《庄子·徐无鬼》 🤗
  • 15
    0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4
    看重道教,增强中国人的爱国心,让有心信教的人多信道教,宗教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强大的,民族文化势头强大,在人类意识上是得力的支撑,这个可从写出《圣经》的犹太人的国际地位中看出来。
  • 110
    三十年前,我在广州遇见一奇人,他给我讲述宇宙奥秘,颠覆了我的认知。
    正一老... 16:52
  • 427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正一老... 16:50
  • 6
    小邦寡民章“使民重死而远徙”“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1、“使民重死而远徙”,“重”是农业,“重死”是到老都不饿肚子;“远徙”是指畜牧业,牛羊多放得远故远徙。 ------------------------------------- 2、在解释之前“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先搞清楚两个问题 ①“邻邦相望”,“小邦寡民”描述的邦国好比宋朝,你过得好,如何保证别国不入侵你? ②“民至
    ffinal6677 11:24
  • 26
    潜意识里的记忆难擦掉,也是可以擦掉的。福祸相依,能扔掉还是赚的
  • 80
       ——摘录@julon小吧主:老子《道德经》主要版本对照文。   (帛甲本):治大國,若亨小鮮。以道
  • 56
    德蓄之。为而弗恃,功而弗居,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德与玄德的区别到底是什么,谁能用最直白,最简单的语句解释一下。
    不断前行 08:03
  • 102
    面相学起源于中国,后来传播到其他文化中。它认为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能够揭示他们的个性特质、命运和健康状况。面相学不仅仅关注面部的形状和特征,也包括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的形状和位置。 首先声明,面相学并不是一门科学,它更多地基于传统信仰和个人经验。虽然有些人相信面相可以揭示很多关于一个人的信息,但这种做法在科学界并没有得到认可,因此应当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面相学,把它视为一种趣味话题,而
  • 3
    古今中外,哪家寺庙有此等荒唐事?
  • 19
    儒家是小学水平,道家是中学水平,而佛家是大学水平。 我说的可是实话。 虽然我是佛教徒。
    北邙隐 01:12
  • 18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为有德之事,所以有德。下德不让自己失去道德的标准,所以无德。
    方圆天成 09:12
  • 14
    这铭文比老子文早400年,能通译这文则通读《老子》无碍。吧友不妨试试啦。
  • 70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金者,岂语哉! 诚金,归之。
    11111q28 6-1
  • 5
    农村原生态天然天籁之音,歌声自然流淌美不胜收。🤗🤗🤗
  • 37
    我认为,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关键字的字义发生了变化,关键句型有些已经不被传承,所以现代人没办法读懂。比如,止这个字,现代的意思是停下来。但春秋战国那时候,可能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居住地,根据地这类意思。句型上说,比如玄之有玄,损之有损,现代人认为是语气上的一种强调,但很可能不是表达语气,而是强调行为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的文字运用的问题,阻碍了道德经的正确解读。道德经的语言形式很特别,以至于韩非子也有些把
    德祥2 6-1
  • 14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德祥2 6-1
  • 5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有正气, 天道会把优质的资源给予善人 ,而这种善良,要有智慧。所谓品行不正的人掌握大量资源和财富是强者,纯属扯淡。
    德祥2 6-1
  • 6
    案:桌案,书案,办公桌案。治理者对治下民众信任不足用强妄为,才有了治下民众不信任治理者的问题。这里,案 不能去和 安 通假,包括下一章节的几个 案 ,都是这样。
  • 19
    大美丽就是有欲文化的典型,人性本恶论文化。谈恋爱如果追求天长地久是不给你谈的,要说仅在此刻,电影壮志凌云中的女主角就问过这个问题,如果回答追求天长地久就会被直接拒绝
  • 4
    谁来说道说道,你所以为的知足常乐?
  • 9
    帛书老子第13章最后一句: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 释句: 如何使民拥护呢,帝喾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如果王能够做到,天下百姓才会拥护你。 如何受百姓爱戴和拥护呢,大禹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以身为度,治理水患,如果王能够做到,才会受天下百姓爱戴和拥护。 ---------------------------
    ffinal6677 5-31
  • 66
    无为是无所作为?不争是躺平摆烂?😇
  • 82
    什么是“道”? 道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想要深刻的理解“道”,运用“道”,非常难 本文先简单的谈一下对道的理解,更有深度的谈道,以后有机会再说。 “道”存在吗? 《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道所生,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有道参与其中 道是世界的根本,不用怀疑道的存在。 该如何理解“道”?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叫“形而上”? 首先要理解“形”, 什么是“形”? 《易
  • 39
    死而不亡者寿。 “长生不老”体现了人类对完美、健康和青春永驻的渴望。长生不老可以视为生存本能的极致体现,是对避免死亡这一终极恐惧的回应。
  • 64
    批判性地阅读《道德经》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一种深入理解和对话的开始,旨在探索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 2
    碧水划开一线天,牛栏门外白云边。 风流黄鸟花相伴,寂寞青山草共眠。 木虎送财张凤口,银蛇出洞甩龙鞭。 干柴烈火寻贞主,倚色安家只要钱。
  • 12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 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14
    地球人好象已被外星人发现了,他们有可能象我们对待蚂蚁那样看待我们研究我们,许多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搞的,外星人对地球人的意识有所控制。
    八观丶 5-31
  • 2
    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 21
    人间书系列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给大家讲些修行的秘闻。通常是想到哪写到哪。 欢迎指正。
  • 13
    还是要从文化说起的,总是有人说没有发财只是因为钱挣的太干净了
    士心1991 5-31
  • 14
    路本来多而广,人们总会把路越走越窄
  • 36
    两面性,不是出自老子和道家任何理论著作都没有这种论述,也不是出自对立统一,也不是黑格尔辩证法,资产积极两面性,不是革命性和反革命性。也不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题, -------------------------------------------------------- 按照这个两面性理论,枪分罪恶和正义,这是文学艺术可以理解,这更倾向于价值取向。同理金子可以分正义,邪恶。分公母。 ------------------------------------------------------- 这种两面性,更类似于双鱼理论,太极理论,非黑即白。 -
    哲丐 5-30
  • 6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实践他的理论。
    士心1991 5-30
  • 374
    自促自习贴,楼层会经常变更、自新,插楼和回复在本贴中不安全,见谅。 对老子一直没有系统认真地学习,一直比较随意,到年底的假期了,有了时间,想认真地研究一下,前期看过几本释解,都不是大家,陈鼓应和任继愈的东西网上提到的很多,重点分析一下,更多的还是对老子原文的字斟句酌。 没有什么顺序,先从问题比较大的章节入手,遵从老子的教导,绝学无忧,无知无畏,说点自己想说的话。
  • 79
    有名,万物之母。是最难解的一句
    新雪乀 5-30
  • 11
    喜欢《老子》的人通常对哲学、道德思考和宇宙自然法则有着浓厚的兴趣。《老子》是中国道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也称为《道德经》。这部著作深刻阐述了“道”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无为”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下类型的人可能会特别喜欢《老子》: 1.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寻求对生活和宇宙的深入理解。 2.心灵导师和冥想练习者:这些人倾向于寻找内在的平静和精神的启迪。 3.历史与文化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兴趣的
  • 313
    《五千言》正解——有史以来第一解 亦文注/译
  • 26
    所以圣经不可信,佛祖也只是经书里有。 我信的只是自己。我相信金钱,没钱寸步难行。 有钱就能买米买肉。 有了电动车,我才出门。 有钱我可以买书来看,这为生活增添了乐趣。
  • 2
    一般人的思维倾向于外观,或者叫客观,而所谓的佛道思想其实是内观,或者叫主观。正如道德经所言,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牗以见天道。知天下不靠走出去靠的是什么,见天道不靠看天色靠的是什么,这个基本的观念如果没有,只能像消毒大师那样,沉浸在无尽的政治漩涡里不得自拔,什么不贪,不求回报,这样的人造鸡汤和智慧基本不沾边,顶多是焦裕禄式的好作风。 不了解道的本质是内观思维,就没办法找到小浴之与江海里的止,体现在哪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5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